数风流人物第1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7/1718


现在的黄汝良已经不敢奢望什么五百万六百万收入了,能卖出三百万的收益,他就阿弥陀佛了,但即便如此,他觉得难度也很大。
黄汝良的回答让在座众人都沉默了,但例外是齐永泰。
齐永泰想了一想才道:“明起,我和紫英也谈起过此番查抄发卖一事,上一回京通二仓所得之物的发卖效果甚好,顺天府也应该是有些经验,此番虽然面临局面不同,但查抄所获数量也要大得多,他和我谈起时也提到纵然不能如上次那么乐观,但如果做足准备工作,也还是能实现比上一次不会差太多的收益的。”
“哦?”黄汝良精神一振,其他几人都凝神思索。
黄汝良是惊喜,而其他几人则是心情复杂。
之所以是心境复杂也是因为黄汝良已经十分悲观,言语中流露出来的意思相当困难,但现在冯紫英居然还能说实现比上一次差不到太多的收益,冯紫英这小子的花样未免太多了一些吧?
还是黄汝良抢先问道:“乘风兄,紫英可说过有何手段?”
“这却没说,他只说肯定要有一些其他条件,否则根本不可能。”齐永泰笑了笑,“下来之后明起不妨招紫英一谈,想必就能有个方略。”
其实冯紫英也早就想到过这一点,朝廷现在如此拮据的情况下,无论是永平府还是顺天府的粮食不可能不交给朝廷,但是朝廷手里无钱怎么办,所以还得要替他们找到来钱门路,所以他才会不遗余力的让顾登峰去江南一行,游说说服那些江南商人。
匿名买房,这就是相当于江南商贾们交的投名状,既算是为朝廷筹款,又能一定程度帮助江南商贾们,同时也能避免朝廷走投无路的情形下撕破脸吃相难看弄得两边都没台阶下,冯紫英自认为自己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当然冯紫英也不是没幻想过看在自己如此殚精竭虑替朝廷谋划的情况下,朝廷是不是可以就把自己这顺天府丞代理顺天府尹转正。
不过这个想法实在太过不现实,他都没敢向齐永泰提出来过,甚至连暗示都没暗示,哪怕有一分可能,齐永泰和乔应甲他们都自然会替自己考虑,正因为毫无可能,所以他们才会想方设法避免有人来接替顺天府尹,而让自己继续代理。
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继续主持工作,让组织继续考察自己,在这阶段期间只要自己能源源不断的做出成绩来,到最后,终归能让朝廷意识到不给自己一个名分说不过去了,那时候齐永泰和乔应甲再来推波助澜一番,也许就能成了。
冯紫英也很珍惜这样一个机会,因为顺天府这块地盘上的机会委实不是永平府这样的普通府州能比的,尤其是在南北大战即将打响,山东争夺战首当其冲,而北直隶京畿腹地将成为最重要的大后方时,顺天府面临的种种挑战其实也就是机会,这正好可以成为自己展示自我的一个大舞台。
粮食问题会成为一个任何人都绕不过去,而自己能做到最好的环节,自己理所当然应该获得更多的瞩目、影响力和利益。
所以当黄汝良一相招,他便毫不犹豫地去了,而且把自己的方略和盘托出。
“好,好,好手段!”黄汝良大喜过望,兴奋得背负双手在公廨里来回踱步:“此可谓一箭三雕!替朝廷筹集了钱银,捆绑了江南商人,而且还能让南京伪朝疑神疑鬼,紫英,不妨放出一些消息出去,就说这些是藏匿与南京伪朝中的官员士绅们所买,就是给朝廷的投名状,……”
没想到黄汝良还更狠辣,冯紫英也觉得自己似乎有些小觑了对方,不过即便是对方不提出来,冯紫英也打算如此做,无毒不丈夫嘛。
“大人,只要朝廷同意匿名购买,认可届时凭借购买收据作为支持朝廷的依据,谁能说没有那些江南官员托人来买呢?到时候凭借收据就能脱罪,何乐而不为?”冯紫英也小的很阴险,自己只是建议,具体落实由户部来办,多好一桩事儿,“而且下官也已经专门通过渠道向扬州盐商、龙游、洞庭、宁波商人以及徽商都发出了邀请,他们也都给了正面回应,……”
“真的?”黄汝良又得一份惊喜,“紫英,那你可真的是帮了朝廷大忙了,这些人可真的答应了要来?莫不是口头答应,最后却失了约?”
冯紫英自信地一笑:“下官从来是诚心待人,所交之人皆为实诚之辈,想必不会让我失望。”
===壬字卷
第二百一十节
顾大局不计长短===
给黄汝良吃了定心丸之后,冯紫英这才和黄汝良谈及在大沽和丁字沽的储粮问题。
在得到了冯紫英对此番查抄发卖一个较为乐观的估计之后,黄汝良心里踏实许多,所以在和冯紫英商议丁字沽、大沽储粮问题时也就没有斤斤计较了。
他也很清楚这里边背后的各方势力,再加上还需要考虑后续通过这个庞大的商业网络源源不断地从两广乃至江南运输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类物资到北地,否则北地在朝廷打垮南京之前会非常艰难,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朝廷难以支撑下去而失败。
这不是你强行接手就能行的。
仓库码头和储粮你都可以强行接手,
但是船队呢?在江南和两广那边的供应运输体系呢?没有这些,你能拿到的就是一堆价值不大的死物。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合作。
不得不说户部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滞后或者后知后觉了。
一方面海贸体系在北方本身就远较南方落后,除了山东那边略有基础,在北直和辽东几乎就是一片空白了。
可以说全靠冯紫英一己之力在永平府把榆关港打造起来,练国事去了之后,疏导了葫芦河,才把岳婆港又勉强开发出来,
使得京东地区终于可以有了一个能够满足需求的海贸运输网络了。
冯紫英则是在顺天府这边全力以赴疏浚卫河,
打造大沽,好在大沽的条件要比永平府那边要好很多,尤其是卫河沟通运河,可以使得海运与运河连通起来,直通京师,避免了像榆关那样还不得不走一段陆路。
除了港口码头外,更重要的是冯紫英不遗余力的促成了原来基本没有涉足海贸的山陕商人进入了海贸体系。
虽然和南方的海贸商人相比还只能算是一个学步的孩童,但依托永平府和顺天府这边的港口本土优势,毕竟还是在这一行业中站住了脚,加上本身南北之间贸易也随着永平府的铁料、石炭、水泥开发出来开始大规模南运,这种互补式的贸易极大地刺激了大吨位的海贸发展。
宁波、登州和漳州、广州除了继续建造可供远航的福船外,还开始引入技术建造规格更大更高的西式克拉克帆船用于和南洋乃至更遥远的印度洋沿岸诸国,同样也开始出现在了榆关、大沽,
虽然榆关和大沽还不具备建造这类船只的能力,只能建造一些小型的沙船,这一点薛蝌和段喜贵都和冯紫英提及了,
而克拉克大帆船经过改良成为盖伦船会更适合向风帆战舰进化,这一点冯紫英虽然对这方面的历史不精通,
但也知晓一些。
这类大帆船的出现标志着远海贸易会迅速在东亚和东南亚盛行起来,而从辽东、北直这一带通往广州乃至南洋,说起来已经具备了远海航运的基本条件了,论起距离来,并不比南洋到到印度洋乃至阿拉伯沿海近多少了。
克拉克帆船的出现与福船技术的改良,都是为日后大周由近海贸易向远海贸易所作的准备,这中间虽然冯紫英也起了很大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大周在对南洋贸易的态度转变上使得海商们终于意识到海禁可能将永远不会再出现在大周朝廷政策中了,所以在这种利益刺激下,对于船只乃至船厂的需求就迅速升温,也才使得诸如登州、宁波、漳州、泉州和广州这些港口的造船业也迅速繁荣起来了。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北地的榆关、大沽的航运和造船业带来了正面影响,冯紫英就知道榆关和大沽现在都有了造船厂,虽然还只能造沙船,甚至连福船都还不能早,但是比起原来只能修造一些渔船的水准,还是提升了许多,而且冯紫英也相信随着海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造船业迟早会在榆关和大沽发展起来,
而漕运的断绝在客观上也刺激了这一行业的升温。
黄汝良不是庸人,
他本身就是海贸最发达的泉州人,
对于海贸行业丝毫不陌生,
冯紫英与他在海贸和造船业的探讨结合了漕运中断后的发展上谈得很投缘,所以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
谷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7/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