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6/1718


冯紫英很清楚这种情形下如何还要去和朝廷讨价还价,不但落不下一个好印象,到最后还是得要乖乖把粮食交出来,尤其是到最后,只怕还要被朝廷记一笔,既然如此大大方方表明态度,这边满足了朝廷需求,又能赚取丰厚利润,何乐而不为?
这些商人们早就要笑得合不拢嘴了,至于说比现在京城粮价便宜一成,那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从江南购入的时候甚至只有竟是现在粮价的三成都不到,足足涨了两倍还有多的情况下,让利一些,收回本利,而且还可以继续从南方运粮北来,何乐而不为?
“中涵,你也莫要这般诉苦了,我非不明大义不顾大局之人,紫英那里,我会去交涉,不过进卿兄和中涵都应该清楚,大沽口到丁字沽的粮仓存粮皆非顺天府一家所有,涉及到商贾之粮那朝廷只能收购,价格还需要商议,……”
齐永泰话音未落,黄汝良已经接上话:“乘风兄,价格好说,但是你也知道现在户部的难处,这一笔肯定没有问题,但后续可能户部还要采购相当数量的粮食以备不测之需,那可能就……”
齐永泰皱起眉头:“户部难道没有应对措施?海通银庄和此番查抄发卖,难道都还不足以满足户部需求?”
“乘风兄,若是没有这一连串的军事行动,那户部应对绰绰有余,但是你也清楚西北军十二万精锐东出,战事在即,花销每日巨大,让我夜不能寐,现在尤世禄蓟镇军和苏晟度的山西军尚未集结到位,但也已经各种要求都罗列在了兵部,兵部一帮人日日来户部堵门,现在流民大举西来北上,你都说了,顺天府的粮食需要购置,现在粮价如此之高,若是能一年前的粮价来平价收购,那自然没太大问题,而且……”
黄汝良摊摊手,谁都知道那不可能,那几乎和抢劫没有区别了,肯定会引起商人们的反弹,不提山陕商人们的影响力,单单是考虑还要利用他们在南方的运输和采购网络来满足漕运中断之后的京畿所需,就不可能这么做。
“而且什么?”齐永泰问道,叶向高和方从哲也很关心一脸愁色的黄汝良。
“而且原来预计的发卖情况可能很不乐观。”黄汝良沉吟着道。
“哦?”叶向高都忍不住皱起眉头,这可是一个坏消息,沉声问道:“不应该如此才对,龙禁尉、刑部和都察院不是都说查抄很顺利么?镇国公牛家、都太尉统制先伯王家、北静郡王水家、南安郡王陶家,宁荣二公贾家,还有理国公柳家以及一大批武勋,都牵连其中,这么多家查抄下来,难道还不乐观?”
黄汝良苦笑,“进卿公,牛继宗和王子腾都是早有准备,基本上除了宅邸,基本上没有多少收获,牛继勋家倒是可以,但是又有永宁公主这层关系在里边,现在暂时清点查封,是否没收发卖,还得要朝廷拿出一个方略来,牛继勋口口声声说其兄之事他毫无所知,那是不是就这样算了?”
“那怎么可能?”方从哲和齐永泰都异口同声。
“那朝廷就要给个说法。”黄汝良继续道:“水家和陶家查抄现银不过二十万两,其中水家才不过区区两万两,很显然水溶早就做了准备,陶潜家倒是略有收益,但是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宁荣二公贾家倒还算好,其本家没多少,只有几万两现银,但是其下人中中饱私囊者不少,加之有人内应检举,查抄下来倒是有十来万两,其他的也都不尽人意,这么多年林林总总加起来,金银不过五六十万两,远低于我们最初预计的二百万两,……”
文渊阁内所有人都忍不住面面相觑。
最初大家预计最低底线应该是一百五十万两现银,因为有京通二仓一案在先,这一次规模大很多,而且涉及人员也尽皆是有头有脸的角色,大家觉得都是心里有数,二百万两银子应该是最低标准了,乐观一些应该是四百万两,甚至五百万两才对,没想到竟然只有十分之一,这太出人意料了。
见一干人脸色都十分难看,黄汝良赶紧补充道:“这只是现银,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死物杂件,因为不好估价,所以请了京师城中不少古董店铺和当铺的掌柜们来帮忙评估,应该还要一个时间过程,但是还是那句话,不容乐观……”
“为什么这么说?”李三才忍不住问道。
===壬字卷
第二百零九节
论手段显山露水===
如果这一笔大家最看好的收益出了问题,那就只能寄希望与从海通银庄借贷了。
但借贷毕竟是借贷,本息都要付的,那里比得上这种“吃大户”式旳收益,空手套白狼,近乎于抢掠,而且毫无成本,也没有太大后遗症。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现在朝廷平乱在即,从山东到湖广都会有一连串的战事,虽然我们很有信心,但是那些士绅商贾们呢?”黄汝良轻叹一口气,“古董还算好藏的,如那些规格大一些的杂件,还有最大头的宅邸,能买出什么好价钱?谁来买?我不仅仅担心价格卖不起来,更担心无人问津啊。”
黄汝良的话让大家都心里一沉。
京通二仓大案查抄之后的发卖卖出一个相当可观的价钱,让大家心里都是对此番发卖也抱有很大希望,但是黄汝良这么一说,才意识到情势完全不一样了。
那个时候发卖,发卖方可以大大方方邀约那些江南商人北上来京师参加发卖,甚至各种造势宣传,无论是寻常物件、古董还是宅邸,大家都可以开出一个好价钱,但现在局面却截然不同。
一是愿意买的已经买了一波了,消费力已经被消耗一次了,现在购买力和购买意愿就要弱许多了,很多东西只怕就卖不动了。
二是不管大家承认不承认,都是大战在即,说是战乱时期也不算错,谁都想要把金银捏在手里。
古董卖不起价,而宅邸,那只怕就更无人问津了。
毕竟这是在京师,万一南京那边打赢了呢?这些买下的宅邸会不会被胜利方到时候以各种手段拿回来?
还有,就算南京方面承认发卖结果,但万一就定都南京,不再回京师了呢?那京师城这些宅邸价格必定会面临暴跌。
要知道这京师城大家都清楚就是一个消费性城市,全靠首都的地位来支撑,远非南京、扬州、苏州、广州这些商业性质更浓厚的城市可比,失去了首都这个政治地位,那就会迅速褪去光华,根本就养不活上百万的人口,一旦人口流失,这城里的宅子还值什么钱?
可现在龙禁尉、刑部和都察院联手查抄的府邸宅院光现在算下来就多达一百二十余处,按照当初京通二仓一案时发卖的正常市价,起码可以卖到八百万两以上,即便是放在现在市价,六百万两也是绰绰有余的,但现在大家这么一盘算,才觉得这不仅仅是太乐观了,而且简直就是有点儿痴心妄想了。
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之后,叶向高首先冷静下来,黄汝良是他的乡党、心腹,也明白轻重,这些问题上不会撒谎,“明起,就算是有这些因素在里边,但是这些府邸宅院无论是地段、建筑还是内里装修陈设都是一等一的,也不至于无人问津啊。”
“首辅大人,地段当然好,但是这些宅邸几乎都是王公侯伯的府邸宅院,寻常百姓不说,便是能有这个财力买得起的人,买下来就要面临着逾制的难题,比如陶家被查抄,南安郡王府卖给谁?以往都是朝廷查抄留着,等到合适时候再来赏赐给功臣,但现在朝廷艰难,要发卖,卖给谁?商人买了,就要面临着大改,要花一大笔银子不说,而且改出来的就未必满意了,何如花更少的银子买下一处民宅来按照自己心愿建造?”
黄汝良也是在这上边花了心思的。
府邸宅院是查抄最大的一笔收获,怎么卖出好价钱去把他难住了。
他去让人打探了一番,京师城中有意购买这些府邸宅院的人寥寥无几。
如果放上两年,等到南征战事结束,也许还能卖出一个好价钱,但是朝廷却又等不到那个时候。
这京师城里官员士绅商贾数量不少,但真正能买得起这大宅院府邸的人数却还是有限,而且人家要么都是有自己宅邸了,要么就不太愿意花大价钱来买,即便是有意愿购买的,那也是更愿意购买一些规格较小的宅院,真正如王府公府这样的大宅府邸,据他所了解,几乎无人愿意。
可这等大宅府邸,往往一处就能卖出二三十万甚至四五十万银子价格,胜过寻常宅院十处,这些大宅若是卖不出去,那就真的压在手里,而希冀实现的目标就有些渺茫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6/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