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5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0/1718


事实上之前母亲就曾经和她告诫过,如果真想要嫁入冯家,其实就不必等到复爵,直接去让冯紫英在宛平县衙就可以申请兼祧,那爵位放弃了也就放弃了,一旦真正复爵之后则需要在礼部申请,而且这消息一旦传开,肯定会有无数人盯上冯家,到那时候恐怕就会凭空生出许多变数来。
只不过宝钗也考虑过,冯郎已经下了这个决心,而且也有把握,没理由这个时候去让冯郎放弃,而且如果不复爵就去要求兼祧,只怕在冯郎母亲那边的理由会更不充分。
看见宝钗那温婉如玉的娇靥,一双美眸中有些惶恐担心的神色,冯紫英心中也是微痛。
母亲那边虽然有所松口,但是急切间他也无法催促过甚,他能理解母亲的想法,却无法认同。
认定了宝钗,自然就要一定终生,这一点他早有决断,只是不希望在这件事情上和母亲闹得太僵。
毕竟这个时代在对儿女的婚事决定权本身就就在父母,而自己已经彻底剥夺了父母的这份权力,从沈宜修到林黛玉,一直到现在的薛宝钗。
“冯郎,是不是你家里……”看着宝钗怯生生的模样,想到素来雍容大方的女孩子居然也会变成这样,冯紫英忍不住一把把对方揽入怀中,“放心,没事儿,之前回去和母亲说了,母亲之前也接到一些上门来打探婚事的,但都被我一一和母亲分析利弊打消了她的心思,……”
被冯紫英揽在怀中,宝钗原本因为紧张的身躯也慢慢温软下来,依偎在对方怀中,“冯郎,切莫和太太争执,小妹也知道薛家现在和你们冯家比有些……”
一只手温柔的掩上宝钗的樱唇,冯紫英目光柔润,注视着对方,“妹妹不必如此说,我冯紫英选妻子从来不会看其家世,母亲她有她的想法顾虑,但是我却只需要一个能够为我安定后闱的妻子,母亲对宛君很满意,但是我相信妹妹嫁入我家里之后,会一样让母亲更满意。”
宝钗心里忍不住颤动起来,温润如玉的姣靥仰起,冯紫英哪里还能按捺得住,微微垂首温柔地吻上那殷红如火的樱唇,这一刻,……
也不知道过了许久,似乎是静谧的空间让二人都有些恍惚不知,一直到窗外微风偶尔掠入,让宝钗的微露的衣襟感受到几分凉意,宝钗这才“啊”的一声惊醒过来,忙不迭地推搡着爱郎。
而冯紫英也才恋恋不舍地将手从对方里衣里抽回来,软玉温香,羊脂堆雪,回味无穷。
就这样靠在情郎怀中,宝钗把脸贴在对方胸前更紧,幽幽道:“那冯郎……”
“不必多想,母亲先前虽然不悦,不过后边儿有姨娘和宛君在一旁劝说之后,态度已经软化了许多,只是面子上还有些搁不下,所以还得要缓上几日,放心吧,为兄说过要娶妹妹,那便一定要娶妹妹,而且就在今年年内。”
冯紫英笃定的语气让宝钗心安不少,而对方更是提到了就在今年年内也让她心里喜不自胜。
她都十七了,明年翻年就是十八了,这年头大家女子有几个十八岁还未嫁人的?沈宜修那真得是特例,但是人家也是早就定了亲的。
“冯郎,你替我多谢谢沈姐姐,还有姨太太那边儿……”宝钗把脸仰起,“日后……”
“日后你嫁过来,多孝顺一下母亲和姨娘,只要宛君那边,她对你印象极好,自然也是希望一个能投缘的妹妹能过来和她当妯娌,……”
冯紫英的话让宝钗微微一笑,“那冯郎的意思是林妹妹和沈姐姐就不甚投缘了?”
冯紫英一愣,随意展颜一笑,手却在对方翘臀上拍了一下,“妹妹怎么也学得林妹妹那般牙尖嘴利起来了?我可没说林妹妹和宛君不投缘,不过林妹妹性子和妹妹不一样,嗯,也许日后要和宛君相处,须得要多一些时间方能融洽吧。”
“那冯郎打算什么时候赴任永平?”宝钗丢开自家心事,她也不愿让情郎一直为自己这桩事儿烦心,既然情郎有把握,那她也无条件相信对方,就只需要静候就是了,当然母亲那边还得要去安抚好。
“还要二十日吧。”冯紫英点点头,“前期我已经安排人去帮我熟悉情况去了,嗯,兼祧还要三五日礼部才批复下来,妹妹只管放心就是。”
宝钗轻轻叹了一口气,“对冯郎小妹是信得过的,只是宝琴这边……”
“车到山前自有路,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不成?”冯紫英摇摇头,“只是宝琴要寻个人家却需要等上一年半载了,等到和梅家这边解除婚约的事情慢慢淡了,再来计议,放心吧,上苍自然有她的姻缘安排。”
上苍安排?
宝钗美眸中一阵闪动,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嘴唇微动,但最终却没有说出口来。
===己字卷
第四十二节
京东第一府烂泥潭===
平儿在角门上在园子门上守了许久,也没见着冯紫英出门来,便径直往园子里来寻人了。
只不过一直找到潇湘馆,不动声色地问了在门外玩耍的雪雁,才知道冯紫英并未到潇湘馆来,这让平儿很是纳闷。
冯紫英进园子不去潇湘馆,还能去哪里?莫非是缀锦楼?想到那一日正巧和司棋看见冯紫英拥吻二姑娘的情形,平儿没来由的一阵躁动。
这位冯大爷还真的是肆无忌惮,居然敢在大观园里如此胆大妄为,而且还是素来老实敦厚的二姑娘,这简直大大出乎平儿的预料。
不过若是二姑娘真的入了冯府,也是一桩好事,起码在平儿心目中要比嫁给那孙绍祖强得多。
一路行到缀锦楼,平儿和司棋也不见外,径直入内问了,才知道并没见到冯大爷来。
这倒是让平儿格外好奇了,除了二姑娘和林姑娘外,那就只剩下云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和宝姑娘了。
珠大奶奶那里是不可能的,四姑娘那里可能性也很小,云姑娘、三姑娘和宝姑娘都有可能,只是自己也不能一家一家找下去。
就在平儿疑惑不已的时候,冯紫英却早已经从东面绕行出来了。
回到家中,吴耀青已经在府中书房等候了。
“回大人,永平府目下的基本上情况小的已经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了解,有了一个大概勾勒。”吴耀青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奉命去了永平,结合着顾登峰和一干晋商们在永平那边的勘探活动,开始收集各方情况。
相比于南方这些府州的富庶,永平无论是在人口还是经济发达状况都要差许多,永平府下辖五县一州三卫,同时蓟镇驻地也在永平府境内。
永平府也算是边地,除开五县一州外,抚宁卫、山海卫加上开平中屯卫三个卫隶属于蓟镇的卫所,地域面积实际上不小,但是却因为紧邻边墙,经常遭受蒙古左翼诸部的袭扰,经济上比较凋敝。
像三个卫镇中,开平中屯卫是完全的屯垦卫所,而抚宁卫和山海卫则是以边军为主,兼有部分卫屯。
三个卫屯分部占据了整个北面和西面,而永平府五县一州则主要是在东部、南部和中部。
由于军地关系一直不好,双方矛盾不断,经常是各自上书告状,使得永平府也一直是北直地区官员们都不愿意来的地方,所以冯紫英来这里也是让很多人大为吃惊。
在这些人看来,就算是冯紫英要“引咎外放”,那也完全可以去江南大府?即便是要留在北直地区?保定、河间这些府难道不好么?怎么会去选一个人人都不愿去的永平府?
当然也有一些消息灵通的大略能猜得到一些原因。
比如永平府挨京师城最近,回京师最方便;又比如永平府现任知府朱志仁年老体衰?经常抱病卧床?性格也宽厚,便于主副相处;又比如冯紫英父亲是蓟辽总督?而永平府北面和西面均为蓟镇卫镇控制区域,乃是蓟辽总督辖地?冯紫英去担任同知有利于缓和军地关系。
结果吴耀青呈上来的厚厚一叠文卷?冯紫英大略一看,对于环境地理和人口经济这些,他没有多看,这些日后有的是时间吗?慢慢去了解?他关心的是永平府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以及潜在的风险。
“耀青,其他我就不多看了,你具体和我说说,永平府目前的情形如何?”冯紫英放下文卷,直接问道。
“不太好?北面西面乃是三卫之地,人口不多?大多为军户及其家眷,粗略估计大概在二三万户?七八万人之间,五县一州?均在中南东部?各县人口分布不均?卢龙最多,为上县,其他几县州均为中下县,匪患严重,尤其是在三卫和五县州交界地区的山区,各色盗匪相当猖獗,而州县难治,而卫镇军队却根本不问,甚至还有勾结,……”
“还有勾结?确定么?”吴耀青的话让冯紫英吃了一惊。
要说军地关系不睦,军队对匪患放任不管,的确说得过去,在榆林,在大同,这些边地或多或少都存在此类情况。
若是地方官和军队关系密切,那么军队自然可以助剿,但如果关系不好的话,那么就对不起,哪怕盗匪就在眼皮子底下,这些人边军也一样不闻不问,坐视不管,但要说到和盗匪勾结,那就有点儿夸张了。
“应该是如此,在开平中屯卫和抚宁卫那边,都有这种情形,这也是我们在永平府这边的一些人反馈回来的,前一任抚宁县丞便是被盗匪袭击杀死,导致县令被撤职,……”
吴耀青的话再度让冯紫英吃了一惊,这连一县县丞都被盗匪杀死,县令被撤职,足以说明永平这边的治安不靖到了何种地步。
“那就你目前了解,永平府治安状况不好,又以何地为最差?”冯紫英再度问道。
“抚宁、乐亭、迁安都不算好,滦州和昌黎略好。”吴耀青如实回答:“一句话,和卫所交界地区情况都不太好。”
冯紫英立即就明白了,这意味着这三县的盗匪猖獗或多或少都和卫镇军中有相当关系。
“嗯,我知道了,那这五县一州的赋税收取情况如何?”冯紫英对这一点也格外关心。
府县的官员,考核按照轻重缓急来分,首重治安和赋税,然后再是诉讼、教化,一句话,如果这个地方治安良好,田赋杂税劳役能按期收取督办到位,那么基本上这个地方的正印官考核就能算一个优了,当然诉讼也很重要,如果你这里诉讼多发,说明民众教化不佳,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而按照前明延续下来的惯例,各府县会按照冲、烦、疲、难四类情况来加以确定这个地方的任官难易和时间,后来又加了一个边字。
冲、繁、疲、难、边,冲是指地处交通要冲;繁是指公务繁多,一般可以指人口众多,赋税收取量大;疲,就是是赋税收取难度大,拖欠多;难,就是指民风刁悍,容易产生流民,社会治安不佳;边则是指地处边地,叛乱、战事风险高。
如果五条只要占据四条及其以上就称之为“最要缺”,而占三条则称之为“要缺”,占两条则称之为“中缺”,一条则称之为“简缺”,而这种地位的重要性也直接决定了官员晋升的年限和优先程度。
像“中缺”和“简缺”地方的官员,一般说来都要求必须任满三考之后才能有机会获得升迁,每一考为三年,也就意味着后两类官员正常情况下都需要在一个岗位上干满九年才能获得升迁,而如果是“要缺”则干满两考如果都为优秀,就有机会获得升迁。
而“最要缺”岗位上则只需要干满一考以上为优秀就有机会获得升迁,但这种一考即升的情况也很罕见,只能说具备这种可能性,更多的还是要干满两考才能升迁,当然亦有干满一考,但是二考未到但却受到擢拔的情形。
府县的考核皆以此类来进行,而永平府的情况就毫无例外的属于“最要缺”。
冲,永平号称京东第一府,乃是京师以及内地通往辽东的咽喉之地,也是辽西走廊通往内陆的必经之道,自然符合“冲”的特点。
繁这一点,永平府算不上,人口不算多,赋税不算重,但是劳役却不轻,所以不能占着“繁”这一点,但实际上由于永平府北、西两面都是卫镇,一旦有战事,劳役量很大。
疲,永平府当之无愧,赋税因为社会治安和水旱灾害印象,收取难度大,历年积欠大。
难,这也是为永平府定义的,这里和辽东接壤,民风彪悍,老百姓好勇斗狠,而且因为水利设施欠缺,水旱灾害频繁,极易产生流民,盗匪众多,社会治安很差。
而边这一说就不用说了,直接面临西北面蒙古左翼的察哈尔部威胁,虽然这两年有所减缓,但是仍然随时面临这些说不清什么时候就钻进来的蒙古人的威胁。
正因为如此,永平府也算得上是“最要缺”之地,来这里固然条件艰险,但是若是能打开局面获得上级好评,晋升的可能性也很大。
“回大人,赋税收取情况好像也不太好,永平府的水利设施多年年久失修,像乐亭的葫芦河和定流河便经常泛滥,上边儿的滦河三年发大水,淹了迁安县城,连卢龙城墙也都被冲垮了一大截,所以起码近三年来各县都是屡有拖欠,知府大人身体不佳,所以户部屡屡申饬,知府大人都敷衍了过去,不过大人若是去了,只怕这事儿就得要落到大人身上了。”
冯紫英听得一阵头皮发麻,之前选择永平,也就是觉得朱志仁年老体衰,身体不佳,也许就难以掣肘自己做事,但是没想到这边情况却是如此糟糕,还京东第一府呢,这简直就是烂泥潭啊。
===己字卷
第四十三节
宏图曲线(大更求月票)===
匪患严重,社会治安不靖,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赋税拖欠严重,冯紫英甚至怀疑如果不是朱志仁是福建人,而且和户部尚书郑继芝是同科进士,这个家伙或许早就该被免职了。
以上这几条,随便一条都能成为主官被免职的有力依据,但朱志仁以抱病之躯还是能挺过来,也足见此人还是有一番本事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0/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