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9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2/1718


宝钗和宝琴交换了一下眼神,果然是司棋,迎春那性子便是再对相公有意,也不可能说出口,只有司棋这莽丫头是啥都不惧,应该是看出了自己姑娘心意,便主动来找相公了。
虽然对司棋这般行径有些膈应,但是宝钗和宝琴也还是要承认若是没有司棋,只怕迎春这辈子就要毁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司棋这丫头还真的是忠心护主无惧一切了,有这样一个丫头应该是每个当主子的幸运。
“司棋这丫头性子莽了一些,但是对二妹妹却是忠心耿耿,……”冯紫英没有说太多,“我便去问了赦世伯,他顾左右而言他,为夫也没有给他客气,便说明了来意,他便有些犹豫,……”
宝钗和宝琴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现实,对于迎春她们并没有什么太多情绪,实在是迎春没有什么威胁性和战斗力,她们现在倒是很好奇怎么又和史湘云扯上了关系。
“相公,那大老爷既然把二姐姐许给了相公,那孙家那边怎么办?我们可是听说大老爷在孙家那边索要了不少银子,或者是由咱们家替他填上?”宝琴问道。
“赦世伯的性子,入了他腰包的银子岂有再拿出来的?”冯紫英哂笑,“估摸着他也是打这个主意,不过恰巧又有另外一桩事儿凑在一起了,所以就有些变化了,那云丫头的二叔史鼐走了门道去了大同镇担任一个参将,正好就在孙绍祖手下,孙绍祖现在是大同镇副总兵,史鼐在大同也被孙绍祖拿住了把柄,为了讨好孙绍祖,史鼐便有意要把云丫头给孙绍祖做填房,这边儿赦世伯也得了史鼐的游说,自然是一拍即合,这边可以把二妹妹摘出来,那边让云丫头顶上去,不是两全其美?”
宝钗和宝琴都吃了一惊,“那史家二伯难道不知道孙绍祖的德行?云丫头进孙家,不也一样是入了虎狼窝?”
“史鼐岂有不知的?可这史家兄弟生性凉薄,云丫头爹娘早逝,他们兄弟俩若是重情义的,又怎能放任云丫头在荣国府一住几年,而云丫头也半句不提回史家的话,难道你们还能看不出其中端倪来?”
冯紫英言语中没太多倾向性,但史家兄弟的品行让人齿冷,对兄长唯一留下来的女儿不闻不问,最后甚至还把主意打到了云丫头身上来了,这般作为也亏得史家兄弟能做得出来。
“这如何是好?云丫头可曾知晓这个情况?”宝钗真的有点儿替闺蜜担心了。
这大观园里边的姑娘们中,宝钗和黛玉的关系比较微妙,其他人则分别和宝钗、黛玉交好。
像李纨、迎春就与宝钗关系密切一些,探春、岫烟就和黛玉关系密切一些,湘云则是和宝钗、黛玉关系都很密切,像惜春就和宝钗、黛玉都是保持着距离,不冷不热。
便是丫鬟们里边也一样有亲疏之分,比如鸳鸯就和宝钗相善,对黛玉当然也不差,平儿则是等距离交往。
“云丫头应该是知晓了,老太君还不知道,但是这事儿也瞒不了多久,创造要爆出来。”冯紫英沉吟了一下,“我也说找个时间和云丫头见一面,看看她是什么想法,好歹云丫头也是和我们一起长大的,总不能看着她掉进火海而不施以援手吧?”
“相公,此事你定要帮云丫头一把。”宝钗擎着冯紫英的手,一脸期盼,“云丫头和我们都甚是相得,她若是坠入火坑,小妹便是睡觉都不安稳,妾身也相信您肯定能帮她解脱这个厄难。”
冯紫英喟然叹道:“我何尝不想如此,但这要看机缘啊,史鼐史鼎兄弟才是云丫头真正的直系长辈,我们都算是外人,贸然插手效果未必好,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好在也还有一些时间,我还在琢磨孙绍祖的心思,只怕他也未必只放在云丫头身上,云丫头对他来说也不过就是一个台阶和垫脚石,如果为他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也许他就回毫不犹豫地丢弃掉云丫头这门亲事,就像他毫不犹豫的放弃和二妹妹的事情一样。”
===辛字卷
第一百一十七节
难道又要出李自成(第一更求保底月票)===
许久没有来兵部了,冯紫英时间都有些陌生感了。
在顺天府和兵部打交道的时候并不多,反倒是和户部、工部、礼部、刑部甚至商部打交道的时间都比较多。
新成立都商部也是紧挨着原来老六部(刑部除外)所在,把原来的銮驾库给腾挪出来了一大块地方,改成了商部的办公区,这样几部都在这一堆集中办公,加上翰林院也在一旁,就算是齐活了。
进了兵部公廨,照例先去郑崇俭那里。
打探消息要先从下边儿开始,在郑崇俭那里却没有得到多少有用的消息。
“紫英,你去文弱那边打探一下吧,他在武选清吏司,这等情况都要过他们那边,多少都能知晓一些。”
郑崇俭很忙碌,他在职方司这边,从西南播州到东北凤凰堡城,从东南澎湖巡检司到西北哈密,所有军情都要在这里汇总,经历过宁夏叛乱,郑崇俭也算是兵部里边少有亲自上过战阵的年轻士子,所以颇得看重。
“也不急,听听你这边儿的情况也好。”冯紫英倒是好整以暇,端着茶盏,慢条斯理地品着茶。
“嚯,你倒是清闲下来了?不是说你们顺天府那边事务繁杂,你都快忙得休沐都要没时间了吗?”郑崇俭乐了,历来都是冯紫英是他们这拨人里边最忙碌的,今儿个却来自己这里品茶了。
“再忙也得要学会调适自己嘛。”冯紫英不给他废话,“西南那边怎么样了?”
“固原军基本上确定裁撤了,一部并入荆襄军,一部并入榆林镇,因为淮扬镇的组建,户部吃不消了,黄大人已经明确表示如果不裁撤固原镇以及缩减宁夏镇和甘肃镇,那他就只有请辞了。”郑崇俭脸色阴沉下来。
黄汝良上任户部尚书才没几天,现在就逼得被要请辞了,足见大周财政已经拮据到什么程度了。
“工部节慎库应该还有一些富余吧?”冯紫英迟疑了一下。
“嘘!”郑崇俭迅速环顾四周,竖起食指在嘴前,“紫英,噤声!这个话题不能提,皇上对这个很敏感,工部崔大人倒是没什么,但是你也知道皇上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据说已经在考虑修陵事宜了,节慎库若是空空如也,能行么?”
修陵?!这是在做什么?
冯紫英放下茶盏,喟然长叹:“皇上为何如此糊涂?这修陵也该是日后的事情,现在舍弃不了这点儿银子,那内库呢?”
“年龄大了,也许想法都不一样吧?”郑崇俭更是苦笑:“内库也是你外朝能打主意的?除非皇上自己主动提出来,你外臣打这个主意,就是不忠,大不敬,龙禁尉都得要琢磨你了,臣子无能,却还要打皇上那点儿家底儿的主意,皇上可都还没有打你们这些臣子的主意呢。”
冯紫英和郑崇俭的话要说都是大不敬甚至忤逆之语,但士林文臣,又是密友之间,倒是没有那么多忌讳。
“裁固原镇也就罢了,但甘肃镇和宁夏镇怕是不合适,土默特人未必有表面那么驯服,察哈尔人去年入关对他们也有刺激,另外,哈密、沙州拿下时日尚短,根本没能稳固下来,少有差池,只怕就要重新沦陷,这可是皇上复土之功,难道他能就此舍弃?”冯紫英皱着眉头,一来就听见不好的消息,让他预感不太好。
“哼,哪里还顾得上其他,先把眼前的难题解决了再说吧。”郑崇俭摊摊手,“荆襄军是郑大人主持户部时候组建的,那会子是朝廷因为西南方始叛乱,急于翦除叛乱根源,所以迫不得己,以为一年半载就解决了,到时候裁撤也来得及,但现在荆襄军却成了平叛主力,关键是现在这一战根本还看到尽头啊。”
冯紫英也明白郑崇俭话语中未尽之意,当初收复沙州和哈密那是因为皇上立足未稳,急需一场酣畅淋漓的胜绩来稳固帝位,但现在几年过去了,朝局渐稳,哈密、沙州孤悬域外,对于大周来说更像是一个累赘了,每年驻军和补给消耗都成了一个无止境的出血点,所以从户部和兵部都需要考虑是否还有必要继续维持在这两地的军事存在。
黄汝良走马上任户部尚书就遇上一连串的糟心事儿,虽然商部的成立,可以通过扩张海贸,厘清关税这些方面增收,但是这些都非一朝一夕之功,短时间内对朝廷财政收入都难以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所以黄汝良只能从节流上来想办法,而军费便是首当其冲。
由于察哈尔人的入侵,东北女真仍然虎视眈眈,辽东、蓟镇、宣府、大同几镇都不可能裁撤,便是山西镇(太原镇)和榆林镇(延绥镇)也是精锐劲旅,兵部不可能答应,就只能在固原、宁夏、甘肃三镇上打主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2/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