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第2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8/433


“历朝历代,陈胜、黄巢都不是军事上打不过秦、唐,而是军事上再能打,内部分裂自相图害后,陈胜为武臣所害,黄巢为朱温所害……
如此看来,朕如今倒是该想想,谁是李自成张献忠手下的武臣、朱温了。去年沈树人殿试策问时,建议朕怀柔远人、勾引李张二贼属下杀主归降,甚至连他们的义子都能劝诱,怕是当时就已经想明白这一点了吧……”
“嗯?!原来在沈卿眼里,这李自成、张献忠竟比陈胜、黄巢更为危险?只因李张二贼不但可以拥有历朝历代流贼的优势,还能拥有历朝历代邪祟歪道,如太平、白莲的优势?
只因为李张二贼一个天阉一个受伤残疾,都是断子绝孙之辈,所以他们的义子、部将拥戴他们如同邪祟僧道拥护教主一般、不肯轻易背叛?
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自己背叛了,李张二贼的其他义子、部将也不会背叛,反而会乐见其叛、杀了他向李张表忠、将来也能减少一个继承李张家业的竞争对手?
因为部将人人都知道闯王不能传子,这才由一般贫贱出身诸贼互相图害夺业,改为争相为这番大业‘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争取到闯王麾下功劳第一,将来等闯王老死自然能和平接承其家业?!”
看到这儿时,崇祯简直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但仔细一想,沈爱卿说的句句都是至理名言,虽闻所未闻,却着实挑不出毛病来。
原来如此!原来竟是如此!
难怪我大明对付流贼,那么艰难,比秦对付陈胜、唐对付黄巢还难得多!
原来根子在于李自成张献忠一个是伤阉、一个是天阉,害得流贼内部凝聚力远高于其他历朝历代不断子绝孙的流贼!
有那么一瞬间,崇祯脑中甚至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
要是朕也断子绝孙,只招一个女婿,就招大明朝最能打的武将当女婿。甚至是当成婿养子,也就是那种要先给女婿也赐国姓朱、有皇帝义子的待遇,然后让他入赘娶公主,将来传位给这位猛将女婿。
那说不定流贼哪怕有一千万人,都早就被如狼似虎想要皇位的“准驸马”们斩尽杀绝了吧!
他记得当初皇兄在位时,徐阁老翻译过泰西罗马帝国的一些史书,里面提到罗马最强盛的五贤帝时期,就是五代翁婿相传。
老皇帝晚年就挑帝国最能打的名将当女婿传位,导致五代皇帝期间,罗马开疆拓土无敌于西方,打得其他国家屁滚尿流。
直到五贤帝的最后一位奥勒留皇帝时,觉得自己亲儿子康茂德能力也不错,非要传位亲儿子,导致儿子和女婿内斗,中枢血雨腥风,罗马才渐渐衰落。
好在,这种可怕的念头,也就在崇祯脑海中一闪而过。他这人还是非常刚烈的,宁折不弯。
别说他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就算他现在没儿子,膝下只有一个坤兴公主(朱媺娖,后来的长平公主),他也绝不会真的胡思乱想的。
但是,沈爱卿这本书,崇祯觉得倒是真有价值重重推广。
尤其是后文,他看到里面还描述了李自成、张献忠在未来流贼发生内部自相图害兼并时,必然会有优势,因为李自成张献忠没儿子,所以他们的部下凝聚力忠诚度肯定比罗汝才马守应的部下忠诚度高。
不管怎么说,这些言论只要分析得头头是道、下发下去,流贼肯定会自相残杀的呀!
为了流贼的内耗,这种无本万利的离间计也该好好推广!
“王承恩!”
“老奴在!”
崇祯一开口,旁边隐在暗处尽量不打扰皇帝的王承恩,就恰到好处出现了。
崇祯满眼激赏之色:“这书有点意思,让翰林院拿去广为刊印,让满朝文臣都好好读读!更要往流贼泛滥严重的地方大力传播!”
“老奴这就去办。”
“等等!”
“陛下还有何吩咐?”
崇祯法令纹抽搐了一下:“罢了,如果会误事的话,不让翰林院承办也行。”
王承恩不解:“翰林院本就有宣扬文治之职责,怎会误事?”
崇祯叹了口气:“朕记得去年殿试时,状元魏藻德等人,就跟沈树人、方以智那几个吊车尾的不对付吧。
你去翰林院时,记得多提醒一句,不用他这个修撰多事,沈树人的文,一个字都不许改,给朕原模原样刊印天下。敢改一个字,让他别在翰林待了。”
===第37章
不能给皇帝当炮灰===
有了皇帝的赏识和推广,沈树人的新著作《流贼论》,当然是以最快的速度,就在京城乃至周边整个北直隶地区强力扩散开来。
一时之间,北直隶的朝廷官员、地方小吏、普通有举人功名以上的读书人,少不得都得捧捧场,买一本来拜读一下。
至于秀才乃至更低级别的下等读书人,朝廷倒是暂时管不着。很多秀才也不富裕,没闲看闲书,也没精力关注时政。
绝大多数看了《流贼论》的人,内心都不由自主觉得耳目一新。
但明面上,出于文人相轻的考虑,很多人还是选择了挑刺抬杠。
尤其是人前跟同窗、同年、同僚作为闲谈素材聊起《流贼论》时,要是别人都必有高论,你却只会亦步亦趋,说不出些惊世骇俗的翻案观点来,那也是会被人看不起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8/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