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433


尤其是沈树人的书里,大胆神预言的事儿太多,很多人都本着看笑话被戳穿的心态,淡定嘲讽。
比如,包括京城这边的六部,除了外放的杨嗣昌,以及跟沈家关系好的蒋德瑾。其余吏、礼、刑、工四部的尚书,还有大多数侍郎,都发出过类似的哂笑:
“呵?纸上谈兵的人见得多了,沈树人这样言之凿凿的倒是少见。还敢直接铁口直断、学宋义预言项梁必败么?
居然连李自成、张献忠在笼络人心方面,必然优于罗汝才、马守应,这种话都敢说得这么满。这是随时都会穿帮的事儿,咱就等着看,最后罗汝才这等奸猾之徒,能不能连横合纵好了。”
大家说到后来,也就懒得直接从理论上反驳,就等着直接从结果角度看好戏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段时间里,京城内外,读书人聊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话题,热度至少能持续半个多月甚至一两个月,才会被新的热搜话题顶下去。
……
话分两头。
京城这边,近期对沈树人新理论的讨论便如此激烈。在沈树人直接效力的湖广战场上,关于兵备大人的英明神武事迹、远见卓识论断,讨论的就更多了。
桐柏山战役结束后半个月,六月下旬的一天。
沈树人刚刚把“搜捕化整为零逃散进山里的流贼残部”工作大致安排下去,同时,又跟着刘国能一起,把汝宁府的信阳县收复了。
总算可以把部队从山区撤出来,驻扎到大别山边缘的淮南河谷平原一带,稍微缓口气。
沈树人正准备跟刘国能就此别过,结果这一日,朝廷的升官敕命、和要求他们出兵增援河南战场的文书,就已经送到信阳县了――
据说朝廷使者原本还跑过别的地方,但是扑了个空,临时听说他们在这儿,才折道赶来信阳。战时诸将的位置本就飘忽不定,送信扑空延误是常有的事儿。
面对天使,沈树人等人当然只能恭恭敬敬接旨,传旨宦官也不紧不慢,先把封赏说了。
“……兹升任原湖北兵备佥事沈林,为湖广兵备佥事,加佥都御史,统筹湖广并汝宁府、庐州府、安庆府平贼事务。”
“……总兵刘国能,加荡寇将军衔,着即日回师、领兵增援洛阳……”
明朝一般情况下是不乱给杂号将军号的,有系统的武职授予,也就是总兵之类。但对于总兵又立功,不好升迁,才会给将军号。
之前左良玉就得过“平贼将军”号,刘国能历史上没得过将军号,这次显然是蝴蝶效应,所以拿了一个名字构成跟左良玉差不多的“荡寇将军”,
这个号明末原本没有。
除了沈树人、刘国能之外,其他主要部将也都有升赏。
左子雄被升为参将,张名振、杨晋爵升为游击。
其他游击以下的武官,就不需要皇帝的旨意直接封了,自有兵部职方司在杨嗣昌的交办下按例处置。
原本当守备的,表现最好的一两个能升都司,个别表现好的千总,也能升守备,无需一一赘述。
文官方面,黄州通判张煌言被升为黄州同知,孝感知县阎应员正式升为随州通判。
甚至连原本只是盐法道下属七品小官巡防使的郑成功,这次都被沈树人表了一个“为官军筹措红夷大炮、协助操练指挥炮兵破敌”的功劳,借机升到从六品,兼任黄州通判。
黄州、随州等地的知府,自然有朝廷另外派人来,沈树人手下的文官级别都不够,不可能直接当知府。
好在沈家也能花点银子,尽量运作找跟自家关系对路、级别也够的人来当知府,这样就能确保当地将来还是沈家的势力、铁板一块。
这事儿可以稍微拖几个月,暂时没有知府,日常事务也能让同知、通判临时兼着。
日后沈树人再从自己去年同榜考中的同年好友里慢慢选,找几个前途升得比较快的,最好是方以智,实在不行其他人也凑合。
明末倒数第二批考中的进士,升官普遍比较快,因为出缺太多。魏藻德四年都能到首辅,其他人一年半到知府也不算逆天。
……
“恭喜都御史大人!功勋卓著,朝廷自然重用。末将日后也多多仰赖都御史大人提携,平贼事务上,也定然与都御史大人共同进退!
信阳新复,百姓凋敝,今日只好先这样略备薄酒庆贺,等兵备大人回了黄州,定然热闹得多。”
随后,当晚在信阳县衙内的庆贺升迁的酒席上,刘国能都有些不好意思,满口称颂之余,不忘谦虚几句。
他这个东道做得实在不给力,刚光复了一片穷地方,什么好酒好肉都拿不出来,只能让下属临时去狩猎一些山兽野味招待上官。
“刘将军客气了,同喜同喜。你如今可是荡寇将军,我区区一个佥都御史,连巡抚都还没加,咱平辈论交就是。我也不是吃不得苦的人,随军出征时,野菜团子也吃得。今日有酒有肉,已经很不错了。”
沈树人端起杯子,酒到杯干,什么菜都下筷子,看起来平易近人,一点都不挑食。
明朝制度,总兵就已经是武职二品了,所以严格来说刘国能的品级是不低的。
按照朝廷法度,巡抚以上的文官,才能普遍成为总兵的上官,不用特别授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