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5/1964


没有办法,毕竟长期以来,淮东在张士诚手里,方国珍投降之前,两浙的食盐都不完全属于大明,一直都是粮食换食盐的路数。
现在情况终于改观了,所有沿海盐场都在大明的手里。
从长芦发力,提供大量廉价优质的食盐,减轻百姓负担。
而食盐的收入滋养了屯垦军团,可以尽快发展北方,守住燕云之地。
顺带着,大明的盐税还能提高一些,征收也方便许多。
如果说谁会受损……估计那就只有从大元一直延续下来的盐商了,他们躺着赚钱的好日子,终于结束了。
从屯垦到开中法,其实明初制度的设计,还真有许多精妙之处。
而此时朱元章已经转了一圈,在他身后,跟着两个人,一个是也先帖木儿,一个是沉如兰。
老朱很是感慨,“也先听说朝廷想要屯垦戍边,他打算将这一次带来的牛马悉数献上。沉老板也愿意捐赠一批丝绸布匹,给将士们制作衣服。虽然是商人,他们也都是有心之人啊!没有推三阻四,当赏!”
朱元章话音刚落,胡大海就道:“确实该赏,就赏些食盐吧!”
===第五百七十章
换了人间===
胡大海一句食盐,弄得朱元章稍微一愣,随即对张希孟道:“先生,你准备用开中法了?”
张希孟忙道:“主公果然敏锐,此事臣跟主公提过,没想到主公竟然记住了。”
老朱微微一笑,“先生的教诲,咱不敢有一个字忘记。当下北方凋敝,一穷二白,以食盐聚利,吸引天下商贾,确实是一招妙法,也是当下不得不为之事。就这么办吧!回头拟个详细的奏疏过来。”
张希孟笑道:“臣回头就递上去。”
君臣轻描澹写说着,大家伙也就这么听着,似乎也没有什么异样。
但是这事却涉及到了君臣之间的一点小交锋……
张希孟一向负责拟定各种政策,还负责各项法条的汇总。朱元章是负责审阅。而中书省那边负责执行。
随着疆域越来越大,事情越来越多,张希孟要递给朱元章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
有时候一天甚至有几百份。
这些东西,通常会按照甲乙丙丁,不同等级,装在不同的盒子里,外面密封,递给老朱。为了防止内容泄露,朱元章的御书房是不准太监识字的,而且天子阅读这些东西的时候,也不许靠近三丈,否则按窃取机密论罪。
没有人帮忙,一个人处理这么多,哪怕强如老朱,也会非常疲倦。因此张希孟通常会按照重要程度,分装到不同的盒子里。
最>
很凑巧,最初的开中法文本就放在了最p;
张希孟递了上去,如果一段时间之内,朱元章没有批复,或者原封不动发回,张希孟就可以组织落实,先在一些地方试验,譬如……岭南!
而朱元章要觉得一个东西有问题,可以明确批复反对,也可以留中不发,张希孟就没法进行下一步,或者直接面圣,请旨定夺。
好巧不巧,这份开中法的文本就被老朱留中了。
至于张希孟,他也没找朱元章,就这么束之高阁,直到今天。
看似漫不经心的一件小事,正好透露出君臣之间博弈的精妙之处。
你当张希孟就完全是朱元章的工具人吗?
想什么呢!
张希孟可有一肚子的算计,你朱元章到底是肉做的,就算你有正常人十倍的肝,我也能送上去百倍的资料。
你只要稍微懈怠,来不及看,或者看得不仔细,没有反对或者留中,我这边就能进行试点,等有了效果,把评估报上去,这时候中书省就可以介入,到时候就是天子和群臣之间的事情,张希孟甚至可以藏身在中书省背后,从而不动声色,把事情办成了。
你朱元章明知道我耍手段,你还敢跟我翻脸吗?
要是连这点小事你都容忍不了,你干脆谁也别信任了,这可不是孤家寡人的问题,而是精神,举目皆敌,孤身一人,龙椅都坐不下去。
这么长时间以来,张希孟的小技巧成功了不少次,老朱也吃过亏。
但是朱元章到底是朱元章,他渐渐总结出规律,那些看似不怎么重要的东西,里面往往会有惊喜。
而且一旦送上来的东西不正常,多得过分,就必须小心翼翼,宁可熬几个通宵,让后妃埋怨,也不能错过,不然非要上当不可!
结果果然让老朱抓出了开中法。
然后就给留中不发了。
而张希孟的应对也很有趣,他没有去找老朱,就当这事没有发生过。张希孟太清楚朱元章了,这位皇帝陛下始终还是个坚定的农民。
他永远相信从地上种出来的,不相信天南地北贩运来的……对于商业的理解,朱元章觉得必要的商业是应该的,但也仅限于必要的,不必要的就一边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5/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