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6/1964


其次,朱元章很警惕豪商巨贾,这也跟他警惕世家大户如出一辙。
朱元章认为按照开中法的模式,生产食盐交给了商贾,买卖运输食盐也交给了商贾,这就会让商人膨胀,掌握食盐这项国计民生的命脉。
其次,让武将握有发放盐引的权力,这也很危险。
老朱太清楚军粮,现在给他们发盐引的权力,轻飘飘的一张纸,就能换成白花花的银子,谁能不心动?
到时候贪墨横行,他朱元章就不得不下重手。
所以,这种事情,就只能束之高阁。
当然了,老朱也清楚张希孟,这位张先生不是商贾能收买的,但是他却对发展工商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
偏偏这事又牵连到了朱英,这小子在岭南的折腾,又都是张希孟授意的。
坚决留中不发,就是不能执行。
或许老朱也没有料到,在岭南做不得的事情,到了如今的大都,还真不做不行了。
岭南那边靠着海,没什么敌人,只管发财就是。
可大都不行,几十万元廷残兵就在草原之上,他们虎视眈眈,时刻想着夺回失地。
战乱威胁之下,普通农户都没法生存,不得不使用军屯。
可一旦用军屯,就必须让将士们受苦,自己手下的老部下,军中的骄兵悍将又不是那么老实听话。
大家伙心思各异,还有,要白手起家,从一穷二白,建立起一条钢铁防线,这里面要付出的代价可太大了。
如果光靠人力投入,老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成功,会不会坚持不下去?
那事到如今,开中法也就成了必然,纵使有隐患,也不得不拿出来用了。
在这场君臣的小小较量之中,张希孟成功赢得一分,可以加个鸡腿了。
痛饮燕山,终于结束了。
整整一天的宴会,直接到了半夜,绚烂的烟花,在天空绽放,映照在海面之上,姹紫嫣红,繁花似锦。
君臣同乐,天下共欢。
获准观察这次豪宴的撰稿人们,挥动大笔,疯狂润色……这一次有太多值得写的地方。
天子大封群臣,张希孟获封鲁王,成为诸臣当中无可争辩的第一人。
臣子封王,本就很难,又是一字王,那就更难得了。
只不过这种过格的恩遇,在天下人看来,竟然没有多少问题,似乎是顺理成章。只能感叹一声,张希孟的威望还真是离了大谱!
还有人把这一次提出的国策总结起来,建立军屯,耕战结合,守卫边疆。
以皇子戍边,所有皇子,超过十岁,就要到外面体察民情。
坦白讲,这一举措有点过分了。
十岁的孩子,到底还是太小了,就要从皇宫出来,远离父母,哪怕有人在身边服侍,也还是不那么温情脉脉。
但是对于皇子来说,这种方式似乎又是很有必要。
早些接触外面的世界,了解民间疾苦,不至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最起码要知道鸡蛋多少钱一个,才不至于被身边的人哄骗。
而且天子把亲骨肉派去了边疆,更是坚定的宣誓,这些地方不会放手,永远都是大明的!
毕竟此时没有人会觉得跑到边疆当藩王是享受生活,是跑过来作威作福,残害百姓……毕竟想要残害百姓,总要先有百姓才行。
只是相比起这些,真正牵动人心的还是开中法的部分。
为了让军屯发展壮大,天子授予发放盐引的权力。
只要给燕云军屯提供粮草物资,就能换取盐引,然后从长芦盐场得到食盐……盐有多大的利润,那就不用说了。
凡是得到这消息的商人,无不兴奋莫名,热血沸腾。
能不能让家业翻个十倍,百倍,就看这一次了。
首先要弄清楚边疆缺什么,然后就赶快运输过去才行。
还有人更聪明,费那个力气干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6/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