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1964


这批人不光是威胁皇权那么简单,老朱善待百姓,制定了许多方便百姓的政策,比如登闻鼓之类的,甚至准许百姓扭送贪官污吏进京。
试问这帮人能老老实实听从朱元璋的吗?毕竟他们都沾染了元朝的习气,一旦失去了压制,谁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结果
这里无意给朱元璋洗白什么,只是说一个客观现实,任何的决策,都有着复杂的原因,甚至不单纯是给皇太孙铺路那么简单,而是许多条件叠加,纠缠在一起,逼得朱元璋不得不为。
张希孟沉吟了少许,突然道:“你们在元廷做事多年,经验丰富。你们觉得该怎么做事?”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依旧是杨元杲带头发言。
“自然是不避艰难,不怕吃苦,一心一意,辅佐上位。”
张希孟笑了,“你说这话自然是不错的。但我想问问你们,如何看自己?”
“这个我想既然为官,自然是要为上位,牧守一方,尽忠职守,披肝沥胆,百死不悔。”
张希孟大笑摇头,杨元杲几个莫名其妙,难道这话也有错?
张希孟叹道:“话自然是不错的,但是要我说,大家伙似乎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几个人不明所以,老朱既然有意争夺天下,他们投靠过来,也是希望做出一番业绩,青史留名,难道一个人有理想有抱负,还成了错?
他们疑惑看着张希孟,莫非这个小年轻的脑子坏了,在这里胡说八道?
张希孟示意他们坐下,而后道:“为官之人,上佐主公,下理黎民。有人觉得,就该匡扶君父,为民做主。这也是对的,若是能做到这一点,我自然是五体投地。只不过不是每个官都能做到这一步。”
“身为官员,最根本的,还是下情上达,上命落实说穿了,就是沟通上下,做一个桥梁,你们以为然否?”
杨元杲连忙道:“先生高论,我等佩服。”
张希孟有摇头道:“这个比喻也不尽然,人和桥不一样,桥搭好了,放在那里,两边的人,随意通过,并无阻拦。可是人这一张嘴,传话的时候,说得或是多,或是少,全在一念之间。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叫欺上瞒下吗?”
这四个字出口,五个人都变色了,有胆子小的,手竟然抖了起来。
李善长也没告诉他们,这个小子这么难缠啊?
莫非他手里有什么把柄,要跟大家伙清算?
“大家别怕,我只是就事论事,断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告诉大家伙,身为官吏,我们不过是卑微的公器而已!”
“说卑微,就是要切记,上面有主公,,不要自以为是,觉得了不起,可以耍弄主公,可以欺压百姓这一点大家伙务必清楚,这不是大元朝了,以往的陋习都要扔到九霄云外!”
“当然了,不管如何卑微,我们还是公器既然沾了这公字,就要清楚,咱们的心中当有大局,有大是大非,有些底线不可逾越。主上不可欺,百姓不可辱,秉持一颗做事的良心,要维护好已有的规矩,维护好这一片基业!不管日后发展到了什么地步,都不能忘了这一条铁律!”
杨元杲几个颇为震撼,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其实以现在朱元璋的实力状况,说这话有点早了。
可是杨元杲等人也不傻,为什么李善长一声招呼,他们都来了?
说到底,不还是被震撼到了。
看看城中那些不入民宅的士兵。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家军也不过如此罢了!
朱元璋坐拥强兵,又颇有手段,日后可期!
别的不说,徐寿辉一个卖布的出身,已经成为了天完大帝。
盐工出身的张士诚,刚刚在正月初一称王。
朱元璋能到哪一步,还真不好说。
而到了那一步的时候,张希孟讲的,可就是至理名言了。
“多谢指点,我等铭刻肺腑!”
杨元杲带着头,一起施礼道谢。
张希孟见他们听进去了,不由得笑容温和,“主公是个大有为之主,如今又是一个大乱世,放开眼光,前途不可限量。我的话未必好听,但确实发自肺腑,我们该清楚自己在给谁做事情,不要进了真庙,拜了假神!”
杨元杲五个人心怦怦乱跳,连忙答应。
这个年轻人,真是不简单,告诫之中带着诱惑,勉励之中又有警告。
还以为李善长能把朱元璋哄得团团转,成为官第一人现在一看,怕是还不够格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