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1964


张希孟说完之后,取出公,把他们几个人的情况仔细询问,填写在档案里,又写了自己的名字,让他们画押,随后用印。
杨元杲看见了张希孟的名字,不由得一惊。
张希孟倒是泰然,他已经遇到太多次了。
“我是济南张家的人,就是你知道的那个张家!”
杨元杲忍不住瞪大了眼珠子,他没敢多说,只是乖乖退了出来等几个人都出来,凑在了一起,只能无奈苦笑。
“真是想不到,云庄先生的后人竟然跟了红巾军!咱们可不如人家尊贵啊!”
剩下的四位看了看,也明白了,别胡思乱想,老实干活吧!
因此他们齐声道:“没错,我们都是卑微的公器!”
===第七十三章
罗贯中来访===
针对罪大恶极之人的集中审理,已经是第三次了。
最初只是卢家,随后是以沐家为首的一批豪强大户。
如今则是针对滁州的蒙古色目贵胄,贪墨官吏,还有一些民愤极大的元廷走狗豪强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形势也一次比一次好。
不是小好,是大好!
占据了滁州,朱元璋才真正有了大展拳脚的感觉,过去看不惯的事情,现在都能出手解决了。
除了三个主力千户留守滁州之外,其余兵马,由汤和,花云,冯家兄弟,吴家兄弟等人,分头率领,针对滁州各地的山寨,土匪,进行了清剿。
这帮人里面还有不少跟着冯家兄弟围攻过滁州的,此刻却成了冯家兄弟的目标。
反正都是一群虫豸,用不着客气。
冯国用和冯国胜杀得比谁都狠!
他们俩清楚,只有清理了多如牛毛的贼匪,才能让百姓安定下来,有了稳定的环境,才能顺利分田。
地盘越来越大,事情自然也越来越多。
无论如何,今年春天,都必须把分田的事情落实好。
春耕必须做好!
等几个月之后,收了这一季庄稼,他们才算彻底站稳脚跟,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本钱。
集庆虽好,却不是立刻就能拿下来的。
还要加倍努力!
城里城外,上上下下,都在忙碌着而就在这时候,有一支商队,押着二百匹丝绸,从六合向滁州而来。
商队为首的年轻人不到三十岁,眉目清秀,白白净净,手里还拿着一把扇子,不像商人,倒像是在断桥游湖的才子。
还真别说,人家的确在杭州有才子之名。
只是在不久之前,接到了老师的信,请他前往高邮,他只能辞别杭州的亲朋好友,渡江北上,到了高邮。
一到高邮,他就深深震撼了。
真是豪杰气象,不同凡响!
张士诚十八条扁担造反,举事雄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下高邮,攻扬州,尽得江海运河之便,帝王基业,不过如此。
而且到了高邮之后,年轻人才听说,他老师干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张士诚刚刚举事,没有兵器,只有挑竹筐的扁担,他老师就出主意夜袭,趁着月色攻击然后把鲫鱼绑在扁担上,鱼鳞反射寒光,跟刀剑差不多。守军睡得迷迷糊糊,士气也不行,一看见寒光烁烁,吓得掉头就跑,把兵器都给扔了,张士诚顺利击败元军。
一听这么离谱的主意,就不是什么碳基生物能弄出来的。
也的确如此,出主意的老师原来是元廷的进士,后来辞官回乡,帮着张士诚起义,他叫施耐庵。
而这位从杭州投靠天命之子的年轻人,叫做罗贯中!
张士诚能得到这两位卧龙凤雏辅佐,真是三生有幸,走了大运。
施耐庵年纪大了,不方便奔波,罗贯中就主动承担起职责。
因为就在大年初一,张士诚正式称王建国,国号为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