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6/1964


此时的张庶宁倒是冷静了,他还不想暴露身份,虽然不可能一直保密下去,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元廷管理混乱,藏书早就流落民间。加上战乱,还有好些元廷贵胄活不下去,就典卖家里的东西,别说藏书了,就算是古董珍玩,也是随便卖的。我爹是书商,确实是收藏了不少。”
张庶宁不想继续纠缠自家的事情,就跟他们说道:“这种旧书市场,应天有,北平有,甚至苏州、杭州全都有,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很多的书。”
“钱!”胡俨一怔,终于想起来这一次的目的了。
“我们一起做识字卡片,然后卖了换钱,有钱就可以买很多很多的书……对吧?”
张庶宁点头,“我是这么盘算的,就是不知道你们有兴趣吗?”
胡俨道:“怎么没兴趣!我想在这里不出去了。”
许观也跟着用力点头,“没错的,只要能来百~万\小!说,让我干什么都行!”
景清已经迫不及待了,“你说怎么干吧?快点动手,别浪费时间!”
好家伙,这几个人都忍不住了。
张庶宁盘算了一下,给他们分工:首先,要挑选出五六百个常用的字,还要有成语典故,最好再有相应的故事,然后这个故事跟水浒传联系起来。
比如说晁盖是托塔天王,然后就引申出四大天王,四大天王管风调雨顺,然后落到民以食为天。
再比如宋江绰号呼保义,义气千秋,关羽千里走单骑,以仁义正身!
就这样,一个人物,一个特点,联系出一个古人,或者一种现象,最后落到一句成语、俗语、典故上面。
既能识字,又能了解一些文化常识,大约就类似把三字经这类的东西,变成了图画,又跟水浒传这种通俗读物放在一起。
寓教于乐,放在大明朝,绝对是非常超前的理念。张庶宁之所以能想到这个,他隐约记得,小时候老爹就抱着自己,给自己讲故事,教自己认字……从日月星辰,讲到吃喝玩乐,天南地北,无所不包,那些日子还真快乐。
只可惜自己长大了,不能像二弟一样,再粘着老爹,得干点正事了。
胡俨等人听完了张庶宁的想法,立刻就点头了。
“这个主意好,我和许观画画,让景清……夏,夏姑娘一起,找字和典故。然后你来审阅通过。”胡俨年长两岁,安排得井井有条,张庶宁也表示赞同。
接下来几个家伙就忙碌起来。
他们每天都往张庶宁的家里跑,有时候连午休都不放过……制作卡片倒是其次,关键是藏书太香了。
这些书籍,包罗万象,就连很偏门的齐民要术,梦溪笔谈一类的东西,都能找到。这还不算,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批报纸送过来,看上面的日子,都是十天以内的。
从应天到江西,即便走水路,也要好几天的时间,在那边买报纸,然后送过来,这要多大的财力,多大的本事?
张庶宁为了怕他们惊讶,只能告诉他们,自己的叔父是个做生意的,就在赣江跑商,随便运输点物资,他有船只,顺道给自己捎点东西过来,不费事的。
确实不费事,毕竟朱英往京城送的蔗糖都是万吨计算,更不要说其他黄铜,木材了。
胡俨几个人倒是也麻了,一个手眼通天的书商爹,一个神通广大的叔父,接下来是不是还要说你舅舅很有本事,你们全家都很有本事啊?
反正胡俨也想好了,他们来做卡片,百~万\小!说,已经是很幸福了,不该自己知道的,就别乱打听。
甚至他还严厉警告景清和许观,不许把张家的事情泄露出去,跟谁都不能讲!更不能带人过来。
两个人心说我们傻啊?
这么多好书,至少在我们看完之前,不能透露给别人啊!
万一过来跟我们抢怎么办?
他们倒是有点心眼,却还是忽略了一件事,他们做事那么快,十天的功夫,就把卡片做好了,没有事情做,接下来还怎么办?
作为一个打工人,连上班摸鱼都不会,还是不合格啊!
张庶宁收拾了所有卡片,一共一百一十张,一百零八将之外,增加了两个人,一个是托塔天王晁盖,一个是女将琼英。
再三检查之后,都堪称完美。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刊印了。
张庶宁看着他们,认真道:“你们想弄个书坊不?”
许观立刻摇头,“书坊不赚钱的,我听说了,咱们学堂旁边的书坊,日子很艰难的。都是学生去买,如果卖得贵了,就会有人买一本,然后大家伙一起抄书……对了,胡师兄就喜欢干这个事,他还卖手抄本呢!”
胡俨脸红了,“我,我也是没办法,补贴而已,补贴!”
张庶宁却道:“我不这么看,朝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令,接下来各地入学的人数,必定增加……咱们济民学堂算是先走了一步,识字卡片只是第一项,如果咱们能印刷一些习题集,做一些讲解,必定能卖得很好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6/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