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5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4/1964


等他进入江西之后,尤其是到了星子县,确确实实感觉到了不一样。
到处的墙上,都有标语,斗大的字迹,写得清清楚楚:今天遗弃子女,老来孤苦无依。
谁敢买人,杀头剥皮。
不信三姑六婆,做个正直好人。
……
这些标语都是学生最新填上去的,他们行走乡村,给老百姓讲解法令道理。
最初的时候,也不是很顺利,老百姓根本懒得听。甚至说有些村子,还存在排外倾向,出言攻击学生们。
这让胡俨等人很受伤,明明是对你们好,怎么会这样?
幸运的是随着他们的老兵里面,就有人经历过。
当初去民间分田,就遇到这种情况,素不相识,谁又知道你是不是好心?凭什么相信你的话!
其实沟通的难点,不是你的话术多么精妙,而是如何让人相信你是为了他好,毕竟成了一家人,挥起镰刀才更有力。
胡俨等人也算是上了一课,他们请本村的学生出面,和家里长辈沟通,随后又请学长老师,也包括一些老兵,跟他们仔细讲解,耐心说服。
渐渐的,他们得到百姓的信任,每到一处,都有许多乡亲主动过来,给他们准备场地,安排桌椅,甚至是会备下茶水点心。
被人信任重视的感觉,让学生们格外有成就感。
完全可以抵消疲惫,大家干得格外卖力气。
而且胡俨还发现一个问题,其实老百姓之所以会被那些尼姑道婆欺骗,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老百姓懂得的事情太少,缺少知识,除了身边的事情,对外面一无所知。随便几句话,就能骗得了他们。
尤其是但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之后,就只能求神问卜,然后就陷入了泥潭。
在反复思量之后,胡俨决定除了讲课之外,还要在农村设立识字班,帮助百姓扫盲……然后再购买一些报纸,每次去各个村子讲课,都给大家读读报纸,告诉他们,外面的情况,让他们不至于一无所知。
这一招拿出来之后,效果立竿见影。
包括许多老兵,也拿出了当年在军中识字的经验,制作小黑板,鼓励识字,谁认得多,认得快,给一些小奖励。
而且学的最好的,还能加入他们的队伍,去别的村子,教导乡亲……这一下子就点燃了百姓的热情。
民间争相掀起识字的浪潮,子女教导父母,弟弟教导兄长,甚至是妻子教导丈夫……反正不论什么身份,只要识字,就能得到尊重,就能当老师。
这事情最直接的效果,华夏书坊的识字卡片,竟然供不应求了。
原来一百零八将的模式,已经不够用了。
不得不临时赶工,弄了一套扫清渣滓,清除陋习的卡片……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
短短时间里,华夏书坊的雇工就扩大了五倍之多。
作为手握六成股权的张庶宁,他似乎是发了财,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有钱人。
不过他的生活倒是没有什么改变,依旧是用心读书,多做笔记,总结经验。
许是感觉到了快要分开,夏知凤给张庶宁准备了厚厚的一摞笔记,全都是她最近写出来的。
“这里面有我总结的许多解题思路和方法,你可以参考一下,而且你要是想教导新的同学,也能用得着。”
夏知凤弯着月牙似的眼睛,突然在桌面上用手指虚写了两个字。
张庶宁看在眼里,顿时神色一变,眉头紧皱。
没等他说话,夏知凤就笑了起来,“我果然没有猜错,大明朝最好的两所学堂,你怎么会放过另一所?”
张庶宁怔了怔,小伙伴的天才是不消说的,让她猜到了,自己也没有办法。
“我听说了,那边和济民学堂是两个风格。他们采取的是封闭的管理,和军营差不多,平时我要住在学堂。至少假期才能外出。而且那边还有武学,我要好好学学武艺,至少强身健体,我要能打十个!”
夏知凤笑了,她突然意识到,先生貌似是山东人,张庶宁也应该是祖籍山东,果然,有习武的潜质。
“那好,预祝你文武双全,学有所成!”
张庶宁欣然答应,可随即又道:“我想起来了,今天似乎是她开刀问斩的日子,买卖人口,而且还是数次作案。罪行滔天,谁也挡不住。”
夏知凤怔了怔,一个亲戚长辈,就这么死掉了,而且还是因为犯下了卖人的重罪,确实有些震撼。
不过夏知凤很快恢复了镇定,“她咎由自取,谁也管不了,当下我就在学堂读书,过些时候,我就进京了,就当不存在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4/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