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6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9/1964


“不成!”
胡惟庸大惊,虽然江楠肯定不是他这边的,但是这位直接驳斥他,还是很震撼的。
“请江尚书指点!”胡惟庸微微躬身,显得很谦逊。
江楠直接道:“这种规定比例,对谁都不公平。我以为穷苦子弟,缺的是从蒙学开始的培养,缺的是资源的倾注。这些都不做,只是规定比例,不免滥竽充数,而且如何界定寒门和富裕之家?只怕也不好说。”
江楠顿了顿,又道:“我还记得,当年说是让女子入朝为官,结果有议论,就是要拿出多少名额,交给女子。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还是如出一辙?”
江楠之所以站出来说话,除了是她自己经历过,知道比例分配是个什么东西,还跟儿子张庶宁有关系。
毕竟张庶宁的发现,不光告诉了张希孟,也告诉了老娘。
江楠仔细研究过,她基本上同意儿子的判断。
就拿现在大明朝堂的女官来说,数量大约占了一成五左右,能独当一面的,数量并不多。更没有出现女人做官了,就抢了男人多少位置的情况。
总的来说,还要看一个人的才华能力,能不能胜任。
像江楠这种,包括韩秀娘,周蕙娘,她们就在朝中,已经靠着自己本事,证明了不弱于男人的事实,没有人会质疑她们到底行不行……
所以说,准许女子为官,既不是什么牝鸡司晨啊,也不是要规定多少比例……只说是不要设置障碍,门是打开的,有本事就进来,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区分。
别看女人在家多数做饭,但真正的好厨子,往往都是男人,最要不得的就是先入为主。
而且从张庶宁的讲述中,江楠发现,穷苦子弟,他们需要的是教育资源的投入,需要的是给他们努力的机会。
没有这些准备,不让他们掌握足够的本事技能,直接塞给他们名额,入学之后,不还是一事无成吗?
进入官场,也成了笑话!
这样一来,不正好证明了魏观等人说得对,穷人子弟就是不行吗?
可事实是这样吗?
说到底,要的还是两个字:“公平!”
你有本事,坐到多高的位置,拿到多少的收入,都不会有人质疑。
真正可怕的是德不配位!
江楠的几句话,就让胡惟庸脸上发红,连忙道:“是我一时疏忽了。”
江楠也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短短交锋,胡惟庸就闭嘴了,站在反对这一边的,就只剩下汪广洋等人,战力去了一小半。
汪广洋太聪明了,他已经看出来,这事硬抗肯定不行了,他随即道:“既然不好规定名额,依旧要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总不能谁都能进吧?几个最顶级的学堂,也就那么多名额啊!”
他的话刚说完,宋濂站出来接招了。
宋濂的情况大家伙都知道,他早年求学,饱尝艰辛,很知道求学的艰难。就像是胡惟庸他们说话,讲的是寒门。
所谓寒门,那也得有个门啊!
真正的穷苦人家,根本达不到这一点,所以说,按名额分配,根本就是扯淡,完全行不通。
所以宋濂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他从容笑道:“确实需要考试……但这个考试需要妥当设置题目。比如说一篇文章,诗词歌赋,还有些琴棋书画,弓马骑射……等等这些,都不能作为考试内容。可以在入学之后,设立相应课程,但是在录取这一块,绝不能有这些东西!”
“毕竟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穷人,能轻易接触到的。而且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名师出高徒。可是在很多地方,连名师都找不到,又上哪培养出高徒?”
“所以我以为,考试就是基本的文字功力,算学,物理,化学,天文,常识,历史,国法……以中学所讲内容为主,可以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但是不能借着考试为名,刻意阻挠穷苦子弟入学。”
宋濂沉声道:“正因为如此,我建议,要把考试出题的权力,收回朝廷,由教化部负责!”
刘伯温也急忙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几个学堂的开支,朝廷给了那么多……不能我们光出钱不管事,任凭学堂折腾,这事情无论如何,也说不通!”
汪广洋一怔,忙道:“学堂的老师,应该更知道要怎么教学生,要录取什么样的学生。我看朝廷不必越俎代庖吧?”
刘伯温冷冷道:“我看学堂的老师,更知道如何招收自己喜欢的人,如何私相授受,败坏公器!”
汪广洋立刻皱眉头,怒道:“你也是朝廷重臣,说话可是要证据的,不然败坏清誉,无端生出许多纷争,你可要负责!”
还没等刘伯温继续驳斥,徐达冷笑了一声,“汪参政,伱想要证据,我们御史台会满足你的!很凑巧,我现在手上正有几个有关师德的案子,既有济民学堂,也有复旦学堂。至于北平大学堂的问题,由于留守司暂时不纳入御史台管辖,我正在请旨上位。等案子查清楚,拿到了真凭实据,我会立刻交给汪参政的。”
以徐达的地位和权势,确实不会说假话,汪广洋也没有胆子和他争辩,整个局面看起来已经是大势已定!
但公平谁都会说,到底怎么才算是公平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9/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