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6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0/1964


现在的局面就是这样,尽管多年兴学,义务教育法也颁布了,但老师,学校,依旧是稀缺资源。
好的学堂,一年加起来,也招募不到一万人,而一年的适龄考生,只怕要在百万之上。
绝对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应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汪广洋不再争论,不是他认输了,而是他仔细盘算过,这事情就不好办!
甚至可以说,就是无解的。
“孙相,大家都说了这么多了,您该拿出个态度才是!”汪广洋把皮球踢给了孙炎。
孙炎微微冷笑,现在想起我来了,我刚刚说不许士大夫班师回朝,你怎么反对那么起劲儿?
“这事情确实棘手,但也不是无解……济民学堂,复旦学堂,这些年都有师范班,主要是培养老师。我以为还远远不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我们在整个大明境内,要设立十所左右的师范学堂。先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其次,我们可以增加一条规定,凡是参与科举考试的人,必须有三年蒙学,或小学的任职经历,而且还要考评优等,才能参加科举!”
孙炎又道:“再有一点,小学升入中学,也要进行统一考核,要确保中学生的成色!再把中学的情况,纳入地方官吏的考评!”
孙炎侃侃而谈,在场的众人,不管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都对这位刮目相看,不愧是张太师身边的人,办事就是周全!
实际上,孙炎再给整个教育体系打补丁。
这倒也不是说张希孟当初就弄错了,实在是基础条件不一样,要不是这些年的准备,孙炎也没法大刀阔斧。
他的思路也不复杂,首先解决蒙学和小学的老师缺口,建立师范学堂,逼着那些想考科举的人,先去充实地方,教几年书。
这样一来,保守估计,能给地方带来上万名还算不错的老师,加上现有的老师数额,虽然说缺口依旧非常大,但总不至于没法维持。
一旦大批的蒙学,小学,运转妥当,就会有大批的贫家子弟,获得更进一步的机会。
随后是进入中学的考试,这一关至关重。
只要能升入中学,接下来就有了进入最顶级学堂的资格。
当把中学办学的成绩,和地方官绑在一起的时候,这个中学,就不能是什么人都可以进来。
总体来说,富家子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机会也会更多。
但是一旦分母变得足够大,贫寒子弟的机会也就多了。
本着往死里卷的卷王精神,总会有相当多天资过人的贫寒子弟,通过厮杀,顺利跻身好的中学,进而进入顶级学堂。
至少会比现在的局面,好上太多了。
沉默半晌的胡惟庸突然开口,“孙相所想极是,只是这么个,怕是要花很多钱吧?光是几所师范学堂,就不是小数目!”
孙炎哈哈一笑,“确实如此,胡参政理财多年,这个办学的事情,就交给你负责,还望胡参政不要推脱,也不要浪费时间!”
胡惟庸一愣,这个孙炎,竟然把这活推给了自己?
正在此刻,徐达又开口了,“孙相,我以为你的安排还忽略了一件事。”
“什么事?”孙炎下意识问道。
徐达笑道:“以后武学招生,也从各地优秀的中学生中出!”
汤和点头道:“没错,爵位可以世袭,但是军中职位,必须自学堂而起,就算是我的儿孙,他们考不上,也不能领兵!”
这两位军中国公的表态,几乎是一锤定音,剩下的只是怎么落实了……
(本章完)
===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
就在议事即将结束之时,孙炎突然又道:“殿下,臣以为教化育才,此乃国之大事,接下来要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事务繁杂,需要重新调整一下官员的分工,不知道殿下以为如何?”
这是中书会议之前没有的项目,属于临时突袭,朱标稍微错愕之后,也只有点头称是。
“孙相有什么打算?”
孙炎笑道:“是这样的,接下来要严查各地的学校,督促百官,考核教育成果。这些事情,都是门下省的任务。自从张太师辞相之后,门下右相一直空缺。如此臣斗胆谏言,由参知政事汪广洋升任门下右相!”M..
朱标一怔,不免错愕。
门下省是张希孟一手拉起来的衙门,足以和中书省分庭抗礼。即便张希孟不干了,也要换个可靠的人。汪广洋这家伙,摇摇摆摆,很明显,不是张希孟这一派的,让他升任门下右相,执掌门下省,万一继续掣肘政务,那可怎么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0/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