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8/1964


胡俨作陪,三个人凑在一起聊天,张庶宁频频举杯……猴子想要进化成人,需要两百万年,可人想要变成猴子,往往只要一顿酒而已。
不出意外,朱棣这家伙果然原形毕露。
几杯酒下肚,就什么都往外说了,拦都拦不住。
首先一点,朱棣穷不穷?
他很穷,光是燕王府的外债,就有八百万贯,还不算兴建师范学堂的开销……但是朱棣也不穷,他有着非常恐怖的现金流。
光是今年一季粮食丰收,他就掌握了三百万石以上的粮食。
扣除成本,这些粮食,也能带来一百万贯的利润,再扣除商人的那部分,他也有五十万贯。
除此之外,辽东开荒,还有一项更大的收入,那就是质量上乘的红松木。
这可是好东西,充当建材,价钱比红木低,但是质量极好,产量又大……开荒的队伍所到之处,必是伐木队所过之处。
所谓伐木累,那不是笑话,不光累,还要命!
光是过去三年,死掉的伐木人员,就超过一万人,这还是有统计的,那些私自砍伐的,还不算在其中。
仅仅是木材一项,又能给北平带来超过五十万贯的收入。
而且在开荒的过程中,还发现了金矿,辽东可是产金的地方。
现在每年能给北平提供三千两黄金!
如果加大力度,淘金收入还能快速翻倍。
另外每年从辽东运到中原的人参,就有两万担!
这还不算其他药材!
粗略算算,朱棣从辽东等地,就能拿到二百万贯收入。
对了,还有羊毛纺织,每年呢绒销售,也有八十万贯分红,后续的利润更大。上都开平城,早就变成了一个羊毛之城。
这还不算完,南方的丝绸,茶叶,瓷器,种种商品送过来,朱棣都能抽到关税。
全都加起来,朱棣一年能捞到三百多万贯收入。
差不多相当于每年挣三十万,负债一百万。
是数量不少,但也不是不可接受。
而且朱棣也不是什么都说,毕竟还有胡俨在这里……他从高丽捞到的好处,跟李善长和蓝玉的分红,他就没说。
反正这么讲,朱棣不但不穷,他还很肥,肥得厉害!
“我跟你们讲,这发展工商啊,好处显而易见……我问你们,一个普通的妇人,一年能织多少丝绸?”
胡俨想了想,就说道:“殿下,家母为了供我读书,经常用空闲时间织布,她一年差不多能织四匹布。换二十贯钱,算是我家中,仅次于粮食的收入了,”
朱棣哈哈大笑,“那你知道苏州的一个织工,一年能织多少吗?”
胡俨愣了一下,随后道:“怕是有几十匹吧?”
朱棣点头,“如果原料足够,一年下来,能有三十匹左右,不能更高了。”
张庶宁好奇道:“那上都的呢绒呢?能有多少?”
朱棣得意洋洋,伸出了一根指头,还得意洋洋晃了晃!
一百匹!
怎么会这么多?
张庶宁和胡俨都不敢相信。
朱棣却是哈哈大笑,“这就是伱们不明所以了……首先,在开平城作坊,用的都是最好的织机,一次能纺六十四根线的那种,都被淘汰了!还有,你想要那么多呢绒,就要有足够的羊毛……你们现在去瞧瞧,漠南,辽东,到处都是羊群!父皇册封的蒙古朵颜诸部,十万帐篷,现在都给我放牧!还有,长城一线,那么多戍边将士,他们也有自己的牧场,农场。我现在是机器先进,羊毛充足,又有朝廷订单,你们说,我不赚钱,还有谁赚钱?”
……
朱棣跟竹筒倒豆子似的,把老底都给说了出来。
张庶宁听得目瞪口呆,胡俨是大开眼界。
和朱棣吃完这顿饭,他就四处调查,了解情况,为此还跑了辽西,去了辽阳,铁岭,又去了开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8/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