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6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9/1964


这一大圈跑下来,胡俨算是有了点心得体会。
他开始着手撰写,交给张希孟的报告。
发展工商,带来最大的改变,不是财富一下子增加多少,也不是一下子就富国裕民了,最最根本的变化,是效率的提升!
得益于张希孟的讲学,这帮年轻人的看待各种问题的方式,都大大改观了。
咱就这么说吧,你要是张罗着发展工商,把工厂作坊建立起来,老百姓立刻就富足了,百业兴旺,国家进入太平盛世……什么问题都没有了,那也太容易了吧!也太不不符合常理了,难道世上还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
不能够啊!
就拿屯田公司来说,如果是让大明的老百姓来干,无论如何,他们也要先留足口粮,条件允许,他们还要储藏一部分。
粮商要来收购,这些老百姓还未必愿意,一定要等着好时机,卖个高价钱!
所以说,跟小农交易,那个成本老高了,效率低得令人发指。
但是换成屯田公司,那就不一样了。
还想要留下口粮?
做梦去吧!
从高丽和倭国弄来的劳力,每天就那点口粮。
至于菜?
见过猪食没有?
就那玩意,往里头加二斤盐,吃去吧!
也幸好临近长芦盐场,食盐便宜,可以随便吃。
那菜的滋味,比起咸菜还要咸几倍!
你说就这样的饭菜,给了倭国和高丽的苦力,这帮人竟然还感恩戴德,觉得除了工作时间长点之外,吃喝没的说。
果然是上国,比他们的主子,要宽宏多了。
听到这个消息,朱棣都傻了,我还不够黑心啊?
他不得不行文蓝玉,特意询问,你就跟我说说,这两个国家,到底吃什么玩意啊?
半个月之后,蓝玉送来了消息,由于这帮劳力,不少都是俘虏的士兵,因此他们吃的就是军粮。
而且这两国不约而同,都有个习惯,那就是不能让士兵吃得太饱,否则的话,会影响斗志,训练的时候,没有精神头儿……
朱棣听完都懵了,这说的是人话吗?
要知道在大明这边,张希孟主持的军中后勤,一直以让士兵吃饱,吃好为目标……虽然有些时候做不到,但全军上下,无不以此目标。
如果哪支人马,种菜好,养猪好,吃得好,那是要拿出来表扬的。
但是倭国和高丽不一样,吃得好?
想什么呢?
耗材也配浪费粮食?
蓝玉告诉朱棣,归根到底,倭国和高丽,都是等级森严,尤其是军中,更是差别巨大……在他们看来,如果军中贵族将领,和普通人吃的一样,那还怎么体现贵族身份?
所以一定要拉开差距。
可问题是他们的保障能力,就是那么捉襟见肘,根本没法既能让所有人吃饱,又能体现出三六九等。
对不起了,军中骡马,你们只能吃跪族餐了。
根据蓝玉的介绍,他们运气好,能从老百姓手里抢到,那就可以吃点饱饭。
如果抢不到,靠着后面送上来的补给,基本上就是一个饭团的量。
这个饭团还不是纯粹的粮食,需要混入些豆子,甚至是杂草。
偶尔遇到有良心的,在制作饭团的时候,会用手沾上盐水,揉搓饭团,也就算是加点滋味了。
干净又卫生。
问题是这种饭团,保质期太短了,往往送到士兵手里,就已经发霉变质,臭气哄哄……反正你只要看过倭国和高丽的军中伙食,你就会庆幸自己生在大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9/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