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7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4/1964


有人或许要问了,既然自上而下不行,那自下而上,老百姓发动起义,重新洗牌,难道也不行吗?
还真不行。
眼下的倭国,就跟汽车压过的乐事薯片一样,碎了一地。
加上缺少教育,也没有科举,没有官员流动……老百姓根本没有家国意识,或者说他们认为的国,就是个小村子。
外面的情况如何,他们根本不关心。或者说在一层一层的压榨之下,根本无从关心这些事情。
“发展到了这一步,倭国的朝廷,权势尽失,如同傀儡。而地方上,豪强并起,形成了一个个的藩镇,国家零碎,一地鸡毛。”
这时候钱唐突然站起,发问道:“太师,难道倭国就没有人应运而生,去一统国家吗?”
张希孟一笑,“或许有吧,但是你仔细研究一下倭国就会明白……他们地形复杂,几个岛屿,被山岭阻隔,连一块像样的平原都没有。这些藩镇虽然彼此征伐,互相攻杀兼并。但始终没法出现一支力量,能够一统全国……所以倭国就冒出了个很邪门的东西,叫做幕府将军!”
和中原改朝换代,要从天子不一样,倭国的改朝换代,基本上是换个幕府将军。
包括明治维新在内,很多人都认为明治维新是一场成功的改革……其实放开中原的标准,明治维新其实是一场改朝换代,毕竟明治政府也有萨长幕府之称。
地方势力,根深蒂固,难以铲除,所谓的幕府将军,就类似春秋五霸那种霸主,只不过他们要更加稳固一些。
而春秋的霸主,还没有人愿意干掉周天子,他们还要尊王攘夷,借助天子名分,扩充实力,号令天下。
但是这些霸主,又有谁会在乎衰弱无能的周天子?
把这些经验,套到倭国身上,简直是一模一样。
当然了,和倭国不一样,我们的春秋战国,不光有雄才大略的政哥哥,还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儒家,法家,兵家……几百年间,前赴后继,不断有人提出天下一统的概念。认为只有实现统一,才能获得太平。
大家伙区别只是方法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
经过了多少年,多少代人的辩论,最终形成了大一统的理论,随后秦军东出,天下归一,九州一统。
这才掀开了华夏的全新篇章。
毫不夸张讲,哪怕到了两千年后,依旧有许多地方,他们甚至没有走到春秋战国这一步,连国家大一统的共识都没有形成。
这里面也包括那些看起来很先进的国家。
他们不过是偶尔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拥有了超乎寻常的力量,在管理方面,确实做出了突破……但是,要是放在国家治理上,根本一塌糊涂。
毕竟要维持庞大的疆土,众多的人口,一致的观念,绝对的共识……这在华夏之外,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某种情况上讲,或许还要感谢那些人的傲慢。他们看不起一个破破烂烂,一塌糊涂的老大帝国。
或许就犹如当年角石海蝎子,瞧不起身边游动的小鱼一样,以为张牙舞爪的自己,能一直横行下去。
殊不知对方的内部,已经有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双方下的根本不是一局棋!
张希孟侃侃而言,算是高屋建瓴,把倭国剖析了一遍。
在场不论文武,还是宗室皇子,全都若有所思,获益匪浅。
张希孟道:“现在的问题就很明白了,常遇春讨伐倭国,幕府那边索性把怀良王送出来,充当背锅的。我们现在怎么办……是将错就错,还是继续讨伐,问罪幕府?”
朱棣第一个站起来,“当然是继续讨伐!我先收拾了王保保,回头就来打倭国,让他们知道得罪大明的下场!”
张希孟问道:“怎么讨伐?”
“就,借着怀良王的名义,招募义士,替倭国重塑纲常!什么狗屁幕府将军,我看咱们直接派个总督过去算了!”
朱棣向四周看了看,心说你们这帮没出息的玩意,倭国也不小啊,怎么不赶快抢下来!
秦王和晋王不吱声,周王几个小的低着头,也在装糊涂。
张太师都说了,倭国乱糟糟的,一点也不好,我们才不想去!
正在这时候,汤和突然站起来,“上位,您看在倭国之中,加一个公国如何?”
朱元璋突然笑了,“汤和,是你想去,还是你家的孩子?”
汤和道:“还是让小儿辈去吧,历练历练,吃点苦,没什么不好的。”
汤和这人永远如此,大公无私,遇到难题,总是能冲在最前面……当初他带兵去苗部发展,就很让人感动。
此时又是如此,着实难得。
不过人世间不能总让老实人吃亏,张希孟笑呵呵拿出一个盒子,递给了老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4/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