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7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4/1964


杨基不敢迟疑,立刻答应了孙炎,随即他就安排了二十个人,果断出发,直奔滁州。
而就在此时此刻,一支上百人的队伍,押解着三名税官,也准备渡江,他们在江边已经等了两天。
居然没有人敢搭他们渡江。
“诸位船老大,我们可不是歹人,我们都是凤阳府的老百姓,我们是陛下的乡亲啊!今年遭了灾,粮食收不上来,按理说应该少收田赋,或者不收,结果衙门的狗官,逼着我们纳赋,不交就要抓我们!”
“实不相瞒,当初陛下登基的时候,我们可是去过京城的,陛下讲过,遇到了贪官污吏,我们可以抓了扭送进京的!你们帮帮忙,行行好,把我们送过江,让我们见到陛下,跟他老人家伸冤!”
这些人一语不发,气氛格外凝重,帮了他们,岂不是成了跟衙门对着干了?
为首的百姓实在是逼得没办法,竟然单膝跪倒,哀求道:“这种事情,保不齐会落到谁的头上,你们为了自己着想,也请帮帮忙啊!”
面对哀求,终于,有一个船老大站出来,旁边有人拉了他的袖子,可此人还是甩开了。
“走吧,我载着你们渡江……不过话可说好了,我的船小,只能装二十个人。”
为首之人连连点头,“可以,多少都行,您能高抬贵手,我们就感激不尽!”
这个船老大带着他们到了码头,这边出来十几名凤阳百姓,押解着税官,正要出发,足有三艘大船,突然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另外又有两百兵丁,直接冲了过来。
“一个别放过,全都抓了!”
(
===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证===
杨基护送着百余名凤阳乡亲,顺利渡过长江,到了应天城。
还没等他去通知孙炎,就有个小胖子手里拿着金牌,赶了过来。
“杨尚书,奉陛下旨意,请诸位父老乡亲进宫,陛下要招待大家伙。”
杨基认识这小子,来的正是张承天。
他半点废话没有,赶快把人交给了张承天,而后躬身告退。
张承天却道:“杨尚书,你还是去中书省等着吧,估计会有旨意。”
杨基连忙拜谢,匆匆告辞。
张承天长得胖胖乎乎,年纪又小,没什么压迫感。
他笑着对大家伙道:“都别怕,我们家祖坟就埋在凤阳,不会干那种惹人刨祖坟的事情,你们随着我走吧。”
张承天笑呵呵的,把这些人带到了左顺门,随即进入皇宫。
传说中的登闻鼓并没有敲响。
朱元璋穿着一身常服,等在这里。
眼见张承天把百姓带来,立刻满脸含笑,“都请坐吧,自家乡亲,用不着多礼。快坐,坐吧!”
这帮老百姓仗着胆子,坐了下来。
朱元璋扫了一圈,看到了为首的那个人,老朱认真想了想,突然道:“你是刘继祖的什么人?”
这个为首之人慌忙跪倒,“小的是刘继祖的外甥,小的拜见陛下!”
朱元璋哈哈大笑,“伱瞧,当年一面之缘,咱还没忘。咱不糊涂吧?”
老百姓们哪敢说皇帝糊涂,都争着夸老朱聪明睿智。
老朱又是一笑,“咱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人,一双眼睛,一对耳朵,总有听不见,看不清的时候。既然是乡亲,咱们就好好聊聊,把你们遇到的事情,都给咱说出来。”
老朱笑道:“告诉御膳房,准备些菜肴,咱跟乡亲们边吃边聊。”
不多一时,有人送来了食物,这帮老百姓一路艰辛,在即将进京的时候,又遭逢危险,险些被抓起来。
早就是身心俱疲,此时朱元璋完全以招待乡亲的礼节,对待大家伙,和蔼可亲,让众人放松了许多,胃口大开,吃得很高兴。
渐渐的,大家伙敞开心扉,把一肚子的委屈都跟老朱讲了。
朱元璋听得格外认真,一个字不落。
凤阳府的困境,归结起来,还是人口土地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4/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