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7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6/1964


商贸繁荣,物产丰富,利润丰厚,百姓可以拿到足够的收入……平时工作数日,就可以回到家中休息,住着宽敞的房舍,吃着牛羊肉,吹着风,养活几个孩子,过安稳的小日子。
属实是天上人了。
张承天认真想了想,忍不住道:“爹,我看史书上,汉唐的百姓,也没有到这一步啊!我记得你可是说汉唐是天下啊!”
张希孟忍不住一笑,“你小子敢拆台了!没错,我是讲过,汉唐代表天下。但是汉唐的天下是初级的,只是周围的蛮夷臣服。除了能满足一些安全需要之外,经济利益并不大。能回馈给百姓的东西并不多,甚至为了供养庞大的武人兵将,还要耗费国帑民财。”
“我希望的大明天下,应该是有庞大的经济利益流入,我们的百姓不愁吃穿,安然快乐,幸福宁静,百业兴旺,老幼安康!”
“只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田园牧歌才有基础。也只有那时候,我们大多数的百姓,才能过上人间至乐的生活。”
张希孟笑道:“主公,不妨定个目标,五十年,或者一百年之后,让大明百分之八十的子民,过上那样的日子,如何?”
朱元璋深深吸口气,突然扭头,看向了朱标,忍不住道:“太师给你和皇孙定下了目标,你们爷俩怎么看?”
朱标浑身一震,略沉吟,这才道:“孩儿竭尽全力,让百姓可以吃饱穿暖……至于要想过得更好,就要看下一代了。”
大家伙把目光落在朱雄英身上,而此刻的小家伙正抓着一颗青杏,塞进了嘴里。
(本章完)
===第八百二十七章
农学家朱元璋===
到了庄园之后的朱雄英,完全放飞自我,什么都往嘴里塞,能吃能跑,磕磕碰碰也不哭。看着孙儿的样子,老朱似乎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还真是隔辈亲,越看越喜欢。
说来也怪,由于小时候染了水痘,朱雄英身体不太好,宫里头用尽心机,照顾皇孙,既怕冷着,也怕热着,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差错。
结果几年下来,每到春秋换季,朱雄英还是时常染病,有时候一病就要十天半个月,弄得上上下下,哭哭啼啼,愁云惨淡。
谁都知道这个嫡传长孙非常重要,但越是想办法,就越没有办法。
甚至有人私下里传言,说是朱雄英不像是命长的样子,必定早夭。
这些话朱元璋虽然没听到,但孙子身体不好,他确实担忧。
只是他万万没有料到,自从有了庄园,朱雄英在外面乱跑乱跳,小家伙的身体还好了许多。不但没有病,还长高了不少,沉甸甸的,身上也有肉了。
这可把朱元璋高兴坏了,对他来说,孙子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面对儿子们,他还盼着儿子要好好读书,努力向上。
如果谁不努力上进,就会挨老朱的家法。
可是到了朱雄英这里,老朱就舍不得动手了。
不但舍不得动手,他还经常跑过来,跟朱雄英一起开荒种地。
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能干什么?
还不是老朱面朝黄土背朝天!
可偏偏朱元璋就乐此不疲,朱雄英提出种什么,老朱就爽快答应。
必要的时候,朱元璋还把张希孟叫过来,让这位太师大人,充当免费劳力。
张希孟气得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
你们祖孙玩农家乐,拉上我干什么啊?
不过张希孟很快发现了一些问题,朱雄英这孩子倒不是单纯玩乐,他会花费很长时间,盯着那些新长出来的幼苗,从头看到尾,不放过任何细节。
相比之下,朱元璋也没有这个耐心,他只是关心庄稼长得好坏。
因此每次张希孟过来,朱雄英就显得很高兴,毕竟这是唯一一个愿意跟他一起观察这些东西的成年人。
比如这一天,朱雄英就盯着两朵不一样颜色的牵牛花发呆。
张希孟凑过来之后,朱雄英忍不住道:“先生,先生……你看,这朵颜色深,这朵颜色浅,两朵花除了颜色,都,都是一样的。”
张希孟看了看,果然如此,忍不住笑道:“没错,你观察很正确,确实很有趣。”
“那是为什么啊?”朱雄英好奇道。
张希孟忍不住失笑,“我也不知道啊!或许有什么东西在主导着……伱有兴趣找出答案吗?”
朱雄英蹲在地上,认真看了又看,随后用力点头,“我会努力的。”
从这一天开始,朱雄英还真当成一回事,开始仔细观察……从牵牛花开始,到其他各种花花草草,田里的庄稼作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6/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