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7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2/1964


朱元璋赶走了所有宫女太监,又给张希孟倒了一杯茶,这才道:“先生,你怕蓝玉他们打败仗?”
张希孟微微沉吟,随后道:“主公,臣怕的不只是打败仗,而是害怕不知道为什么打败仗!”
老朱一愣,瞳孔收缩,陷入了痛苦的挣扎,最后无奈长叹,“倘若兵败,必是咱的错!咱把事情想简单了!”
张希孟深深吸口气,探身道:“主公也是听信了臣的谏言,这一战咱们君臣都错了!”
“先生,你先别急着往身上揽错!咱问你,一举全歼王保保错了吗?”
“没错!”
“三路进军,引诱敌兵,然后合围歼灭,这错了吗?”
“没错!”
“以三王为饵,蓝玉为锤,一战定胜负,错了吗?”
“也没错!”
老朱突然长出口气,苦笑道:“既然如此,那咱们错在了哪里?”
张希孟紧绷面皮,缓缓道:“错在层层叠叠,远隔几千里指挥用兵。些许的错误,就会影响大局,这些事情是咱们君臣根本想不到的。”
老朱紧皱眉头,沉声道:“先生不妨说得明白点。”
张希孟叹道:“主公请想,咱们在淮西起兵的时候,每一条路,要走多少时间,有多少桥梁河沟,沿途能征召多少民夫……敌人如何,我们如何,全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不光我们能,徐达他们也能。正因为有这些,才能所向披靡,百战不殆!”
“主公请想,在中原征战,我们能规划每一条道路……可是到了草原之上,我们做得到吗?只怕蓝玉他们也不行吧!”
朱元璋猛吸了口气,不由自主用力颔首,“咱明白先生的意思了,在中原时候,三路兵马,走多少路,遇到多少难题,都能一清二楚,可到了草原上,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了。咱们脑中构思的三路兵马围攻,已经和原来大不相同,完全是两个东西了。”
朱元璋和张希孟聊了半天,归结起来,以往作战,他们从宏观到微观,基本都能把握。就算他们照顾不到的地方,徐达、常遇春这些将领,也足以发挥主观能动,弥补窟窿,顺利实现目标。
但是当战场足够宽阔,地方足够陌生的时候,就必然失去掌控。
这不是简单增加多少斥候,安排多少夜不收就能解决的。
甚至有了无线电,有了航空侦察,战场上出现的啼笑皆非的错误,也是比比皆是,根本无法避免。
“主公,虽说咱们没有学高粱河战神,给他们阵图,但是咱们也规定了大致的进军路线。假如偏离了原定的道路,他们会怎么样?”
朱元璋沉声道:“自然是怪罪领路之人,为什么会犯错误?”
张希孟道:“那主公以为,在战场上,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这个……自然是将错就错,随机应变了。”
张希孟又是一声长叹,“主公,我听说草原上的河流,都是季节性的,秋冬进入枯水期,断流改道,都是平常。我们拿到的地图,最新的也是几年前的了,和实际状况,只怕出入不小啊!”
朱元璋再度陷入沉思……张希孟所讲这些,可以说每一句都切中要害,确实远隔几千里,进行部署,就会遇到这个问题。
这也不是张希孟和朱元璋的能力问题,因为换成谁来,都是一样的。
或许有人要问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放权?
不能让前面的将领负责?
因为这事情就不是简单的军务问题。
兵部制定作战计划,天子批准,户部调拨钱粮,准备军械,地方上征调民夫,运送粮草……整个这么庞大的环节,处处都要朝廷协调。
至少要做到大致确定,才好安排。
除非有一种情况,能解决问题。
那就是学唐朝,设立节度使。
兵权,财权,人事大权……全都交给将领,让他们掌握全局,随心所欲,做出调整安排。
如此大局授权,别说老朱做不到了,就算是中书省,御史台,所有官吏也都不会答应的。
说来说去,只有一点,就是又要改制才行!
“原本想着在华夏九州之外,设立藩国,拱卫中原即可,现在看来,单纯设立藩国,未必能压制住当地蛮夷势力。还需要安排大将重兵,节制一方才行!”
朱元璋和张希孟越聊越深入,很快就又触碰到了另一个难题,设立大将统兵,这很好,但要怎么控制这些将领,又怎么掌控
万一重复了唐朝的故事,培养出来一大堆安禄山,那可就热闹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2/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