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8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8/1964


张希孟一笑,“我可从来不欺负人,我都是等价交换的……给你留作业不假,但我给你安排了一个小伙伴。”
说着,张希孟把马三宝拉了过来。
俩孩子一见面,差别就出来了。
马三宝比朱雄英大了几岁,但是他的身板块头,可不是几岁的样子……马三宝五官硬朗,鼻子高挺,颧骨突出,身形魁梧,简直能装下好几个朱雄英。
不过朱雄英倒也不怕,反而好奇道:“你会种地吗?”
马三宝愣了一下,随后道:“我可以学!”
“那我教你怎么样?你看看,我这里种了好多蔬菜水果,那边还有稻谷……皇爷爷在弄一个酒坊,他说不能白瞎了葡萄,明年就能酿酒喝了。”
朱雄英还有点社牛,他拉着硕大的马三宝,在院子里绕了一圈,着实狠狠嘚瑟了一把。
这时候老朱也出来了,看到了马三宝,眼前一亮。
“这小子不错,以后必是个壮士!”
张希孟笑道:“既然主公看上了,那不如就收下来,给皇孙殿下当个伴读吧!”
(本章完)
===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传天赋===
土豆绝对是张希孟心心念念许久的东西,突然送到了手里,说不喜悦,那是假的。只不过远没有到惊天动地,激动不已的程度。
甚至朱英资助,完成了环球航行,也没有在大明朝掀起多大的浪潮。
按理说这是比凿穿西域还要激动人心的胜利,怎么就没有任何的动静?完全不合理啊!
庆祝啊,建庙啊,重赏,立碑,封爵从上到下,全都动起来,这才是应该有的排场。一笔带过算什么?
张希孟倒也是不想这样,实在是他也无能为力。
其实人们常有一种错觉,觉得某些历史事件,改变了世界走向,值得大书特书,完成了壮举的英雄,应该顶礼膜拜,五体投地。
可事实上,放在历史中,就不免有些出入。
更多的是后人不断拔高,不断挖掘丰富,才让某些事件,有了足够的地位。如果推究事情发生的时候,人们的关注重点,似乎根本不在这上面。
就比如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应该好好吹捧吧!但是对不起,直到哥伦布死,他都以为自己发现的是印度,哪有什么新大陆,他不过是漂洋过海,来到了遥远的东方罢了。
确实,从欧洲向西航行,通过海洋,的确能到达印度,但必须要越过美洲,跨过太平洋,驶入印度洋,才能做到。
而哥伦布只是完成了一小段。
发现新大陆的事迹不断被赞颂,不断拔高,甚至写入教材,让人顶礼膜拜。那是开发新大陆,提供了无穷财富,甚至新大陆上面,崛起了山巅之城,灯塔国度,而这个国度又把持了话语权,有着庞大的化输出能力。
那么作为一切开端的发现新大陆的行为,才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至于哥伦布,他还真没有觉得有多了不起,他只是想着到印度发财,而且还没有成功,就带着错误的认知,稀里糊涂死掉了。
放在大明朝这边,情况也是好点有限。
完成了环球航行,不过是证明了脚下大地是圆的罢了。
真正关心这事的,只有夏知凤,还有那些爱好天地理的学者,对于普通人来说,地球是圆的,没错,明天不还要下地干活吗!
难道知道了地球是圆的,就可以不劳而获了吗?
张希孟当然不会觉得老百姓就浅薄,就需要批评事实上只有新大陆带来的作物,财富,甚至是广阔的生存空间,彻底改变了大明,让人们意识到环球航行的价值。
那时候人们才会重新回看历史,把早年的英雄请出来,大肆纪念,感恩戴德。
虽然这种行为有点事后诸葛亮,但也确实没有办法。
张希孟能做的,似乎只是快点让土豆种出来,展现出足够的价值,让人们赶快意识到,这些开拓者的贡献。
似乎到了那时候,纪念起来,才名正言顺。
当然了,这么重要的时候,肯定要选择大明朝最尊贵的一对农民了。
朱元璋和朱雄英义无反顾接下了这个活儿。
马三宝不出意外,给朱雄英当起了帮手,一大两小,偶尔张希孟也会过来。
他们整地,施肥,观察天气甚至还查了万年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8/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