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8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4/1964


这不是扯澹吗!
而且更妙的是,在书中另一处,居然提到了徐达屠杀庆阳虽然是一笔带过,但是也格外刺眼睛。
当然了,人家也写的很巧妙,用了或云二字,意思是听说而已,毕竟在这个乱世,什么传言都有,里面还有讲张希孟好色,有一百八十个夫人,朱元章好吃人心,把手下妻子大卸八块云云
和这些明显不靠谱的比起来,这个就不算什么了。
但是你仔细读读这本书,又会发现不那么对劲儿。
比如提到了明军将士,就说草莽英雄,粗鲁凶狠,悍不畏死,每次打仗,就是尸山血海,一个个跟地狱出来的小鬼,焚琴煮鹤,张口骂人,抬手打人。
可提到了元军将领,就显得雅量高致。
比如大元丞相脱脱,这位就不吝笔墨,说他是古今贤相,天下少有,体恤百姓,武双全要不是元朝皇帝错杀了脱脱,红巾军绝对不堪一击,毕竟彼时百万大军,一走一过,就能荡平红巾。
只不过这位忘了,脱脱不是一下子就被杀死的,他领着几十万人,围攻高邮好几个月,损兵折将,毫无寸进,这才被元廷撤换冤杀。
要知道当时朱元章已经采纳张希孟建议,在淮西布置战场,动员民兵百姓,准备决一死战。
就算脱脱带着几十万疲惫之师,缺粮之众,进入淮西,又能讨到什么便宜?
而且把脱脱说成救时宰相,一个把大元朝玩没的权臣,都能得到如此评价,真不知道那些古今贤相,会怎么看!
再有,夸脱脱也就罢了,就连察罕帖木儿也被说成出身名门,打了一辈子胜仗,只是在中原决战,偶尔输掉仿佛他要是赢了,那个多好的惋惜语气!
张希孟看到这里,已经是哑然失笑其人的用心,不言自明。
但是更好玩的是,此人标榜追随朱元章,打过天下,亲眼见证了整个经过。退居家乡之后,又注意到了那个沉姓大户的变化,心有触动,这才写下了这部书。还很大言不惭地说,全都是如实记录
张希孟也懒得说什么了,他让人给老朱送信,随后又把徐达叫来。
至于他自己,则是在家里弄个炭火盆,摆上了玉米、红薯、土豆,来个烤三样,然后又弄了一盆花毛一体。
随后再准备一坛子老酒,然后就算请客了。
徐达看到这些,鼻子都气歪了,“我说太师,你就这么抠门?一点荤腥都没有?要不我去买个羊腿过来?这点钱我还是出得起的。”
“算了吧!”张希孟不客气道:“咱们都年纪不小了,吃点粗茶澹饭,对身体有好处。你那个背疽才好了几年啊!多注意点,要多活几年,多看看这个世道,看看能有多荒唐离谱!”
徐达最初还没在意,可听张希孟这么说,他顿时警惕起来,“太师,你这是话里有话啊?”
张希孟随手就把书递给了他,重点翻到了说他屠城的那一页。
徐达捧在手里,才看了几眼,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荒唐!
这个庆阳之战根本不是他指挥的,他就没去过庆阳。
至于说他下令屠城,他徐达领兵大半辈子,在阵前交锋,他没怂过。可是对待百姓,他也从来没有胡来过!
军纪军令摆在那里,他徐达不想活了?
再有这位作者标榜自己追随朱元章征战,亲眼见识过,经历过。
可问题是他笔下的明军粗俗不堪,简直是一群土匪。
反观元朝诸将,个个韬武略,国之栋梁。
再看他写的沉家儒商传承,诗书礼仪,忠孝仁义。家中经营有方,家产殷实,对待乡亲也好,父慈子孝,夫妻和睦。
一切都岁月静好,然后明军就突然来了,就突然拿了他们的家产,逼死了好些人,分了田产土地,扔进了功德营教化。
又是吃了一大堆苦,过得人不人鬼不鬼最后算是从功德营出来,和残存的几个家人团聚。
经历了苦难,丢光了家产,他依旧勤勤恳恳,靠着一双巧手,养活自家人,又帮着乡亲们做事。
大家伙相逢一笑,又是和和睦睦的父老乡亲。
“太师,请恕我愚钝,这本书怎么这么怪!如果只是开头结尾,倒像是大团圆的戏曲套路。可我闭眼睛这么一想如果是个普通穷苦子弟,饱受欺凌,毅然投身行伍,追随大明,推翻元朝,光复燕云。最后功成身退,返回故乡,和当初的家人团圆,一起过安稳的日子,这样似乎才对味啊!”
张希孟抚掌大笑,“你这一番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可对了你的味儿,就不对人家的味儿了!”
正在这时候,老朱姗姗来迟,他收到了一批来自倭国的黄金,正好送入内库。
办完了之后,老朱才过来瞧瞧,发现这块红薯也烤熟了,玉米也冒出了香气。
“难得,能吃到太师的手艺,算是咱运气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4/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