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1964


这一次修沿江的烽火台,男人负责体力劳动,女人就负责做饭,制作衣服,纳鞋底马氏亲自安排,招募女工。
一个人一天三斤粳米,这是马氏在濠州的时候,总结的经验。唯一的不同就是粮食多了,她出手也能更大方了。
战争的摧残实在是太严重了,孙德崖进入和州之后,大量抢夺男女,编入麾下。
男人给他当兵做爪牙,女人有什么用,那就不用多少了。
好多夫妻都被抓来,分居不同的营地,哪怕见面了,也不敢相认。
有些两口子干脆以兄妹相称,毕竟哥哥照顾妹妹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是夫妻,就不免有人生出歹心,遭到不测
明明是一家人,却不能团圆。而且整天担惊受怕,就怕让那些畜生发现,遭遇不测。
孙德崖着实造孽深重!
朱元璋占领和州之后,他把军中的妇人集中起来,置于不同的屋舍,然后让男人在门前走过,如果确实是夫妻,由女人主动相认,一家人团圆,老朱会给他们安排住处。
朱元璋下达了一道严令。
坏人家庭,夫妻不能相认,子女没有父母依靠这是人世间最大的恶行!
如果军中有人敢以身试法,定斩不饶!
而且老朱又下了一道命令在战乱中,有不少孩童失去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务必要把孩子接到军营抚养。
如果有人胆敢拐卖儿童,一旦发现,定斩不饶!
朱元璋的法令森严,堪称重典。
可就是这样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将碎成了一地的规矩,重新捡了回来。而且靠着相当强大的行政能力,让这些规矩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
和州很快就恢复了状态,甚至比起元廷统治还要好。
蓝氏诉说着这些见闻,喜不自禁,她是真的服气了。
“当家的,我现在挣的可比你多!这么说吧,就算你想走,我都不答应了。能在朱家军的治下,哪怕当个小老百姓,我都高兴!”
常遇春无奈仰头悲叹,他也不想走,可他不甘心啊!
自己一身的骑射本事,就没有一点用武之地吗?
哀叹之后的常遇春,还是一筹莫展,只能继续等待。
“主公,今年秋收在即,不出意外,还会丰收!”
张希孟笑呵呵向朱元璋汇报情况。
通常情况,秋粮是夏粮的两倍,也就是说,这一季秋收,大约能给老朱贡献六十万石税粮。
朱元璋在财税上面的进步飞快,要想当好家,就必须算明白账。
“先生,现在和州有二十多万人,咱们又收编了不少兵马。就算现在分田,也要等明年夏天才有收成。咱们又要修烽火台,又要造船,还要招募水兵哪一项不需要花钱?眼下咱们手上有的就是粮食。”
“这六十万石,只怕拿一半到和州,也未必够。”老朱长叹一声,“家业大了,开销也大了。还是不免束手束脚啊!”
张希孟微微一笑,他变戏法似的,又拿出了另外一本账。
向着朱元璋介绍道:“刚刚田赋的事情,那是李先生主持的。我这里有些粮食银行的账,主公有兴趣吗?”
老朱颇为惊讶,粮食银行设计的非常复杂,又是粮本,又是各种各样的票,不论买卖,都要在粮本上重新修改,加加减减。
说实话,不是张希孟力推,老朱绝对不会答应的。
他这人有一种朴实的直觉,凡事越简单越好。毕竟只有足够简单,才能减少弊端,才能少祸害老百姓。
这一条思路,贯穿了朱元璋一辈子。
而且在大多数的时候,老朱还是对的。
卫所,军户,粮长无不是这条思路的成果。
只不过有些事情还真的要舍得下功夫。
“主公,我已经吸收了二十五万石存粮,如果不出意外,秋粮丰收之后,我这里的存粮会超过百万石!”
“百万石?怎么会那么多?”老朱大惊失色,不会是吹牛吧?如果真有一百万石粮食,那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
“主公,之所以有这个判断,是因为存入粮食银行,是给利息。而且虽然分田了,但是老百姓的积蓄不多,想在家里修个不漏雨的粮仓,并不容易。别说粮仓了,就连很多人家的房子都来不及修葺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