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1964


张希孟笑道:“百姓把粮食存入银行,他们就省去了保存的麻烦。修仓库的开支,就由咱们负责了。李先生那边已经忙了起来,连夜扩建粮仓,务必把粮食保存好。”
讲到了这里,老朱也渐渐听懂了,“你这是出了钱,方便了百姓。按理说咱不该多说什么,可先生向来算计精明,咱有什么好处?”
朱元璋还是很了解张希孟的,这小子当然不坏,但却不是什么烂好人,他保证藏了一手。
“主公,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臣手里有一百万石粮食,大约可以借给主公五十万石?”
“借?”朱元璋翻了翻眼皮,哂笑道:“先生不怕咱不还?”
“不怕!因为主公不敢!”
“为什么?”老朱真没觉得有什么是他不敢的。
“因为主公有爱民之心!”张希孟笑道:“这些粮食是百姓暂时存在我这里的,他们需要了,自然会来支取,所以没法都借给主公。而且主公还必须按时如数归还,这样才能跟千千万万的百姓交代。不然的话,百姓知道自己存粮被人拿走了,后果不堪设想!”
朱元璋惊愕之余,沉默了下来。他把张希孟手里的账拿过来,仔细翻看,若有所思。
张希孟给他展示的正是两套体系,一套叫做财税,一套叫做金融!
所谓财税,自然是朝廷征收的田赋杂税,这些收入完全交给官府支配。
而另一套则是金融体系,这套体系的钱并不属于朝廷,也不能直接拿来用。
但是只要按照利息借贷,并且保证归还,就可以拿到手里,极大增加了朝廷可支配的财富数量。
就像现在的情况,可以让老朱能支配的粮饷加倍,甚至超级加倍!
同样的,也需要承担后果,其一自然是如数归还,保证信用。其二,就是借钱打仗,必须打赢,如果输了,还不上钱,后果可不堪设想。
面对银行这套全新玩法,老朱并没有立刻大喜过望,恰恰相反,他显得十分凝重。
这么大的事情,没法轻易决断。
“先生,抽空陪着咱去亲自瞧瞧,再去几个储户家里头,咱想听他们怎么说。”
张希孟用力点头,甚至有那么一点欣慰,谨慎而机敏的朱元璋才是理想的当家人。
时间进入了八月下旬,一封密信从大都到了滁州,经过贾鲁之手,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主公,元廷已经决定让丞相脱脱领兵,他集合了全国兵力,又从西北调来了诸王的人马,合计四十万有余,准备号称百万,直取高邮,先灭张士诚!”
此刻元廷没有正式下旨,贾鲁却能把情报弄得这么准,这老头也是神了。
贾鲁也不愿意在朱元璋和张希孟面前装什么神秘,直接告诉了他们,“老夫当过中书左丞,在中书省里,还是认识几个人的。只不过我现在算是个死人,也只能让别人代劳,从他们手里买点消息罢了。”
张希孟自然是相信贾鲁的话,只不过连这么重要的军情都能卖,元廷真的有把握赢吗?
===第九十八章
元军六十万===
“主公,这一次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元廷所图者大啊!”
贾鲁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忧虑之情是遮掩不住的。
元朝作为一个以军事立国的帝国,蒙古人作为横扫世界的虎狼之师,自然有独到之处。哪怕山穷水尽,日薄西山,最后的舍命一搏,依旧相当恐怖。
光是从兵力上看,四十万大军,只要滚滚向前,就足以踏碎任何敌人。
不光是兵力多,这些人马当中,有陕西、河西走廊等地的蒙古诸王,还有西域的藩属,铁甲精骑,常年在苦寒的环境中磨砺,战力非比寻常。
而且不要忘了,元朝统治了中原几十年,大量掠夺能工巧匠,充实草原。
结果就是这些骑兵不但骁勇,而且装备极好,铠甲,弯刀,长弓,利刃完全不是老朱手下三个骑兵千户能比的。
“还有一点,主公也要小心。”贾鲁再次拿出了一封信,这封信是从江南送来的。
在集庆等地,元朝的驻军,包括秃坚不花,枢密副使绊住马所部,还有地主武装的头子陈野先,以及长江的元廷水师,总兵力将近二十万人,也在伺机渡江,袭击淮西的红巾军。
“以老夫观之,脱脱是想由北而南,自南而北,两面夹攻。先取高邮,再取和州,而后合元兵主力,攻灭江西等地的红军,在会师中原,灭掉刘福通如此一来,声势浩大的红巾起义,也就只能瓦解冰消,星落云散了。元廷又能苟延残喘下去,等待下一场起义了。”
贾鲁在元廷为官多年,又曾经官居中书左丞,太了解元廷的想法了。他的分析百分百附和脱脱的想法。
事实上脱脱早就想要南下,但他一直没有出兵,除了粮草之外,就是要等待西域的骑兵。
另外脱脱还设想过,从宿州等地南下,以一偏师,荡平濠州等地,最后围攻高邮,灭掉张士诚,一举平定两淮之地。
而且为了这个方案,脱脱容忍了彻里不花的失败,催促他整顿兵马,发起攻击结果也就不用多说了,彻里不花很顺滑地送了朱元璋一个大礼包,也让脱脱的方案彻底破产了。
没有办法,只能调动江南的兵马,采用南北合击的方式,押上更大的筹码。如果胜利了,一切好说,他就是延续大元国祚的功臣,可一旦输了,元军的主力损耗殆尽,大局就再也没有恢复的可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