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1964


这下子把张希孟也给弄愣了,他翻开了血书,看了一会儿,这才弄明白。原来朱元璋不是说了,可以接受交还,一百个也行,一千个也行。
结果这边为了换回吴大头,就下令准备俘虏结果预想之中,踊跃要求,急着回到大元的怀抱没有发生。
正好相反,许多俘虏竟然上了血书,无论如何,他们也不想被放回去,都愿意留在朱家军这边,哪怕让他们种地也行!
张希孟见事情反常,也不免去了解情况。
很快张希孟就知道了元兵俘虏所想:高邮一败,东南漕运几乎断绝,现在的大都,要拿金子,银子来买粮食,一石一两银子,往后还会暴涨。
他们这些被俘的人,回去了也没有优待,想要吃饱肚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留在朱家军这边,目前俘虏主要是参与夏收,帮着百姓播种,还有兴修水利不管干哪样活儿,还都能吃饱!
尤其是给老百姓夏收,家家户户都存了不老少粮食,百姓们还是善良的,尽管他们知道这些人都是俘虏,没干过什么好事,但是他们现在老老实实替自家干活,累得浑身汗水,不给一顿饱饭说不过去。
蒸大馒头,煮面条,有的百姓往面汤里打几个荷包蛋,有的人加了菜叶,倒了点小磨香油,弄得色香味俱全。
这帮俘虏都哭了,他们在军中也吃不着这么好的伙食啊!
干脆就在朱家军这边干活算了。
如果上位开恩,也给他们一块土地,让他们安顿下来,这辈子把一条命卖给姓朱的,也值了!
大家伙是真不愿意回去,可偏偏吴大头又不能不管。
张希孟都急了,“要不这样,我给你们路费,咱们先把吴大头换回来,然后你们再逃回来?”
俘虏一听,全都摇头。
别开玩笑了,我们身上要是有钱,保证会被抢走的。
“经历,我们送回去,肯定会被贬为奴仆,直接发配西域草原,这辈子就完了!”
俘虏们哭哭啼啼,张希孟也是无可奈何。
难道老吴就不管了?
正在张希孟焦急的时候,消息终于送来了,吴大头竟然从元军的手里逃脱了!
“嚯!好本事啊!”张希孟一拍大腿,兴匆匆问道:“那,那他什么时候能回来?”
郭英又摇头了,“先生,他回来是回来的,但是却被刘福通的人给抓走了。”
“什么?”
郭英道:“他是渡黄河南下的,在路上经过刘福通的地盘这个姓刘的不讲道义,直接把老吴给抓了!先生,我看咱们该去要人!如果刘福通不答应,咱们跟他没完!无论如何,要把老吴救出来!”
“等等!”
张希孟摆手,竟然是刘福通出手了,这事情就有意思了。
吴大头是个很典型名望远远超过实际影响力的人。
怎么形容呢?
举个恨不恰当的例子,就有点类似祢衡,他顶着名士的头衔,到处骂人,你讨厌他,却又不能随便杀了,不然就会留下骂名。结果只有送给黄祖那个憨憨,借他的手杀人。
吴大头虽然和祢衡是两个极端,但是杀他也是一样的,没什么收益,反而会坏了名声,以刘福通的智商,他应该不会犯傻。
老吴暂时还是安全的,那就不用急着拿人去交换了。
张希孟长长松了口气,跑去见朱元璋了,让老朱也松口气,顺便商量一下,要怎么对付刘福通。
张希孟赶来的时候,正好是朱元璋扶着夫人走了一圈,这一圈下来,他又要搀扶着马氏,又要全神贯注即将出生的孩子,走得最慢,偏偏最是劳心伤神,汗透衣衫,疲惫不堪。
听张希孟说完,老朱两眼望着空,斜倚着座位,还把一只脚踩在椅子上,毫无形象可言。反正跟张希孟也不用端着。
老朱思索了一会儿道:“刘福通最早举起义旗,此人堪称枭雄啊!日后怕会是咱的劲敌!”
张希孟微笑道:“主公,刘福通不断张罗北伐,要是他能顺利打进大都,倒真的是一个劲敌,如果打不进去,他不过是为主公前驱罢了!”
朱元璋忽的坐起,沉声道:“先生,元廷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是个四面透风的破房子,一个吴大头都能让他们鸡飞狗跳,刘福通还灭不了元廷?”
张希孟摇头,“主公,气数已尽和寿终正寝还不是一回事。更何况元廷的兵马虽然没有,各地的地主武装尚在,其中也有一些佼佼者。他们未必替大元朝卖命,但是保全自家的荣华富贵,还是很上心的。相比下来,刘福通的底蕴不够,根基不稳。他要是老老实实修明内政,积蓄实力,或许还有机会。如果急着跟元廷拼命,他的下场多半不会好。只不过正好借着他的手,削弱元廷,日后主公北伐,也会轻松许多!”
朱元璋眉头抖动,审视着张希孟的这番判断,总体上他是认同的,但是老朱也有一番考虑,不管怎么养,刘福通的势头都不可小觑。
“刘福通拥立小明王,大势已成,和他相比,咱们还是差了一些,咱必须赶快拿下集庆才行!不能再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