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1964


张希孟笑道:“主公,所谓德才兼备,这话是没错,但圣人又说,人之初,性本善。天下间除了极少数大奸大恶,不能使用的人之外,无德小人又有多少?而且所谓选择德才兼备者,如果没有监督,没有审核,谁又能管住自己的手脚?”
“所以说君子慎独,天下的真君子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罢了,给他们机会,管理严格,监察明晰,就少犯一点错,反之,就严重一些,仅此而已。”
张希孟压低声音,“主公,我再说几句过分的话,所谓挑选名满天下的贤才,挑选德才兼备的人才,按照这个标准,当下主公能挑选出来的不过几十人罢了这几十个人能干什么,把几个府的知府填满了,知县填满了,安排一些监察人员,留几个随军的参议,帮着主公谋划军务,供应军需,也就能做到这一点罢了。”
“那府衙,县衙,军中办事的人,要怎么挑选,充实?还不是让这些德才兼备的天下名士来选吗?主公以为然否?”
张希孟几句话说完,老朱骤然变色!
他迅速意识到了事情的根本其实这就不是什么德啊,才啊的问题,是他这个主公能直接使用多少人才的问题。
再根本一点,就是他能有多大权力的根本问题!
老朱凝重起来,过了良久,他才长长一叹,伸出手,搭在张希孟的肩头,发自肺腑道:“先生,这种话,也只有你能告诉咱了!”
话不用多说,朱元璋已经心里有数。
其实稍微推敲一下科举考试,就会发现一个很好玩的情况,以明代为例,三年一次的科举,每次录取三四百人,也有一二百人的。
反过来再看大明的官职,七品以上的,从外面的县令、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到京城六部九卿,各部的郎中、主事、员外郎,应该也就几千人。
也就是说,十次科举,三十年的时间,正好把这些官职轮换一遍。
假如进士的平均年龄是三十岁,而古人的平均寿命是六十岁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逻辑闭环了!
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考上了进士,哪怕是三甲同进士,也能外放当县令,如果他没什么追求,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完全可以平平安安过三十年,享受躺赢的完美人生!
在考上进士之前,你可能十年寒窗,可能动心忍性,但只要考上了,就只剩下快乐了。
无病无灾,潇潇洒洒,当一辈子人上人,你的后代子孙还能跟着享福。
瞧,科举多是一件美事啊!
当然了,朝中党争,互相明枪暗箭,自然少不了。但是对不起,这不过是士人集团的风风雨雨罢了,即便那些斗争落败的,不管是去南京六部,还是回乡当宅男,都要比寻常百姓高一万倍。
人家只是从三十三天,掉到了三十天罢了,一样不接地气。
一句话,科举考试,看似是朝廷的抡才大典,为国选才,考出来的都是天子门生。
但是稍微分析你就会发现,科举不过是官员的新陈代谢,更新换代罢了。
而且通过人数限制,还极大地降低了竞争强度。
保护的不过是能考上进士的精英士人的利益。
大约就是除了牛津和剑桥之外,其他的大学不算大学一样,考不上进士的士人不算士人。而一旦考上了进士,就能保证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只要不作死,就能活得很好很舒服,人均汉弗莱了属于是。
这种事情除了张希孟,还真没人会告诉老朱。
而除了老朱之外,其余的皇帝,面对已经完美闭环的科举体系,官集团,除了大呼如之奈何,就根本没有别的办法。
稍微有点出息的皇帝只能放出厂卫,靠着家奴恶犬,跟成熟的官集团斗争,结果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先生的意思,咱要多招揽人才,增加录用的数量可那样一来,不是又会增加开支吗?说到底,担子不还是要落在百姓身上?”
张希孟一笑,“主公,就算少录取,地方上的事情不能没人做,一样要招募书吏,只是不用经过科举罢了,李先生原本不就是这种小吏吗!主公多录取,让人宽进严升进来的人多了,标准低了,也就不用像两宋那样,花费巨资养士。而人一多,自然就会竞争激烈起来。原本通过科举,就能得到一个知县位置,现在通过考试,只是书吏而已,想要当知县,就需要卖力做事,才能顺利杀出重围主公请想,这样一来,是不是就能选出一批真正的干吏了?”
朱元璋深深吸了口气,彻底心服口服,再无疑虑。
老朱终于终于敲定了计划,要广揽贤才,第一批招募的人员,计划就有五百人之多。
消息迅速传开,就连距离应天不远的丹徒,都得到了消息。
丹徒的一名儒者名叫欧阳苏,面对如此手笔,也是目瞪口呆,这个姓朱的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他一时没有主意,只好把这些日子以来,金陵发生的情况,写信告诉老朋友,请教他的看法。
而欧阳苏的这位老朋友,叫刘基!
===第一百七十七章
刘伯温考试===
刘基是浙江行省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人,二十三岁中进士在这个岁数,考上元廷的进士,毫无疑问是一位出色的小镇做题家了。
但是由于元廷昏暗,各地灾害起义不断,刘基的仕途也是一路坎坷,当过县丞,结果因为打击豪强,被人家搞下去了,又当过儒学副提举,主持行省考试事宜,结果又因为弹劾御史,朝中没人撑腰,反而丢官罢职。
头几年他跑到欧阳苏这里,在丹徒开办学堂,教书育人,跟欧阳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