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4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1964


都接受了官职,还不是元廷的人?
果然,你朱元璋就是个首鼠两端的小人,抗元主力是刘福通,朱元璋就是个跳出来摘桃子的伪君子!
什么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也是朱元璋的欺人之谈
先别忙,再看看实录是怎么写的,“冬十二月,元遣尚书张昶航海至庆元,授太祖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不受!”
瞧见没有,这句话后面明明白白有两个字,不受!
老朱根本没接受元廷的封官。
至于朱元璋跟李察罕和王保保有书信往来,那是当时有传言,说他们是汉人,却甘心为元廷效力,老朱是打算策反他们。
再有其他的说法,无非就是争天下的尔虞我诈罢了。
总体而言,老朱的抗元态度,是毋庸怀疑的。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也不是空话。
像这种称臣元廷的话,朱元璋那里是万万通不过的,更何况还有张希孟在。
刘伯温也是一时昏了头,他连忙道:“是我一时糊涂了,如何能向元廷称臣?不行的!无论如何也不行!那,那就用韩宋的年号?”
任凭刘伯温如何聪明睿智,他也是陷在了二选一的困境,走不出来了。
张希孟突然一笑,“伯温先生,你那个好友欧阳苏,他是丹徒人吧!”
“对,没错!”
“你知道丹徒有什么名胜?”
刘伯温立刻道:“要说丹徒的名胜,那可不少,芙蓉楼,北固山,对了,还有宗泽的墓我为元臣,本是无脸去见他老人家的,只是在墓前路过,见损坏严重,心中感伤,虽有如此忠良,却终不能保住大宋江山!”
刘伯温低下了头,神情落寞,他们这些人,似乎真的没脸提宗泽、岳飞、天祥这些人了
“伯温先生,你看若是主公去祭奠宗泽,宣布晋位吴国公,会是如何?”
“这,这是要做赵宋的吴国公?”
“错!”张希孟又断然道:“赵宋无德,对不起英烈先贤!主公为中华英雄,自然是承袭华夏道统,升任吴国公,自领一方!”
刘伯温猛然吸了口冷气,这句话可不简单,等于一下子打开了格局。
朱元璋的难题在于不称王,不称帝,跟其他势力打交道就吃亏,就没法名正言顺,治理麾下疆域。
可称王称帝,又违背了缓称王的基本战略。
进退维谷,这才逼得刘伯温想出了先向元廷称臣的馊主意。
可是张希孟跳出了这个圈子,既然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那前往镇江,祭祀宗泽,重申大义,晋位吴国公,貌似不但顺理成章,还更加名正言顺!
明明都没路了,张希孟愣是走出了新路。
格局,什么叫格局啊!
刘伯温对张希孟瞬间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敬意。
这个年轻人,确实是高!
又过了两天,张希孟和李善长碰在了一起,老李自以为张希孟已经没得选择,可是聊了两句之后,当听到张希孟的方案,李善长顿时又瞠目结舌,进而无言以对。两个人去见朱元璋,从头到尾,都是听张希孟阐发理由,讲述种种好处。
老朱听得眉飞色舞,喜笑颜开。
“咱就知道,张先生足智多谋那从今往后,咱们用华夏纪年喽?”
张希孟道:“暂时或许还不行不过可以用华夏吴国纪年,主公自称吴国公就是了。”
“华夏吴国!”
老朱仰天大笑:“好啊!真好!咱记得他刘福通打出的旗号是重开大宋之天,对吧?咱们这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孰高孰低,孰优孰劣?李先生,你也说说啊!”
李善长能说什么?
“上位英明,经历睿智!”
===第二百章
张希孟被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