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5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7/1964


领了钱之后,韩秀娘买了一块羊肉,回家炖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桌上就多了一道大菜。
作为长房媳妇,韩秀娘还要抚养两个孩子,每到吃饭的时候,她都会在一边喂两个孩子。
在那边,公婆两口子,丈夫,还有小叔子,他们才有资格坐在桌子上吃饭。倒也不是谁特别规定了,只是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媳妇就要在最后吃饭,哪怕没有客人也是一样。
“大嫂,你可算是舍得花钱了,这羊肉不错啊!”
小叔子喜滋滋的,伸筷子就要夹,迫不及待尝尝鲜。
“放下!”
老爷子突然低声呵斥,吓得小叔子怔住了,这时候老头才低声对老伴道:“老大媳妇辛苦了好几天,让她过来坐吧!”
老太太略沉吟,急忙点头,转头把韩秀娘拉过来,按着她坐下。
随后老头看着一家人,沉声道:“都听好了,从今往后,就这么坐了,吃饭吧!”
韩秀娘的脸微微泛红,连忙点头,轻轻答应。
===第二百三十五章
军力加倍===
诸如韩秀娘一般,家庭地位得到提升的女人不在少数。
传统很难改变,但利之所在,又无往不利。
多一个劳动力,便是多一份收入,有了这份收入,就是餐桌上的一道菜,就是年底身上的新衣,就是几年后的一间新房子。
朴实的老百姓,其实看得很明白。
尤其是江南地区,哪怕没有红巾军起义,秩序还在,几十年前的黄道婆,一样率领着女人们种棉花,织棉布,走上富裕的道路。
如今的朱家军这边,从法令上解除了限制,能上学,能做工,甚至能当官!
这一点非常重要,过去女人出门进作坊工作,如果出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要怎么算?不要以为人都是同情弱者的,事实上很多人都会跳出来,说女人不守妇道,为什么不老实在家里待着?
出来干活,抛头露面,
就不是什么正经人,遭遇不幸,
也是活该!
很奇怪吗?
貌似直到几百年后某个神奇的国度,
女人受到了无礼冒犯,
错的依旧是女人。
归结起来,不还是没有赋予女人财产权,
不把女人当人看吗?
所以在基本的原则没有确立之前,把女人推到工场,创造更多的财富,
往往会事与愿违,得到相反的结果。
父母不敢让女儿出门,丈夫不放心妻子进作坊再多的收入,也弥补不了安全上的匮乏。
但是当新的法令公布,
女人的处境就好了太多,至少朝廷的态度摆明了如果女人在外出工作期间,遇到了什么问题,
衙门肯定是替女人伸冤做主的。
有了这个态度,才有成千上万的女人出来。。
当数以万计的朱家军,穿上女工制作的鸳鸯战袄之时,他们多半都会倾向于让女人出来做事
张希孟认为自己开了一个好头,
最终能发展到哪一步,他还不确定,
但是既然走出了这一步,
就不大可能停下来。
总会越来越好的。
张希孟这样告诉自己,只是他没有料到,
有些事情不需要等得太久,的确可以立竿见影。
朱元璋这一次调动了六万五千人,从金陵出发,直奔洪都而去。
水师依旧是朱家军的软肋,
所以朱元璋和张希孟都只是要求俞通海和廖永忠,守住现有的战线就好。
想要取得战果,还要看陆军的。
这一支人马出来,先向溧水方向进发,随后走宣城,歙县,然后是休宁,祁门,
再向前就是浮梁州,或许大家伙对浮梁州没什么印象,但是浮梁州
张希孟对这个镇子,可谓是情有独钟。
“枫林先生,你博学多识,可知道景德镇每年能赚多少钱?”
朱升哈哈一笑,“张相,这可难不住老夫,实不相瞒,老夫有个朋友叫沈秀,他头几年已经死了,不然的话,请他过来,必定能和张相纵论银钱之道。”
张希孟怔了怔,随即道:“这个沈秀,可是叫沈万三?”
朱升笑道:“的确,是有人这么叫他。沈家早些年,躬耕田亩,只能算是中等之家。可是沈秀善于经营,他早些年携带茶叶丝绸出海,每次从外邦回来,都能赚几万两银钱。他跟我说过,一船瓷器出去,能回来半船银子,半船香料,而半船香料又能换到三船瓷器,其中利益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朱元璋见他们聊得高兴,也忍不住道:“这个沈秀竟然去过海外,他要是活着,咱还真想请他过来,好好聊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7/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