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6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4/1964


他哆嗦着想要去接,但目光和朱元璋相对,竟然情不自禁低下了头,“谢上位赐帽。”
朱元璋含笑,亲手把九旒冕戴在了方国珍头上,让他抬起头来,仔细看了看,十分周正,老朱也很满意。
“方兄,你说这汉家的冠冕,是不是比蒙古人的舒服多了?”
方国珍大振,连忙道:“上位教训的是,国珍再也不会给元鞑子卖命了国珍,国珍愿意追随上位,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这位看起来没少看张希孟的章,口号喊得十分熟练。
朱元璋见他这么上道,也心中欢喜,连连点头。
“很好,很好!方兄,这个九旒冕你要先拿下来,让他们略调整,回头连同蟒袍,大印,一起赐给你!”
方国珍恋恋不舍,摘下九旒冕,退出去的时候,还舍不得偷看了两眼,这才离去。
朱元璋心情大好,一顶帽子,一个王位,拴住了海上的一条蛟龙啊!
摆弄明白方国珍,朱元璋下一项任务就是去祭祀天地。
又有杭州并没有天地坛这种建筑,老朱只是带着众多武,到南郊临时祭坛,宣读祭,而后就草草返回,整个过程都十分简短。
短到大家伙还没什么感觉,就已经结束了。
虽说咱们崇尚节俭,但是把一个即位大典弄得这么仓促,似乎也不好吧!
就在大家伙迟疑的时候,李善长才站出来,告诉大家伙,先别急,真正的关键在祭祀岳飞,上位在岳王坟前有重要的事情宣告!
这时候大家伙才明白,敢情祭天只是一个过场。
其实这也符合一路走来,形成的理念,天心即民心,天意即民意,那么祭天地的动作,自然可以简化,关键还要落在人心上!
那又该如何收拢人心呢?
这个答案马上就要呼之欲出了。
以朱元璋为首,率领所谓武,外加上方国珍,还有其他各方使者,聚合杭州百姓,各地前来的读书人,一起赶到岳飞墓前。
祭祀先贤朱家军做过一次,上次是祭祀镇江的宗泽,这一次却是落到了岳飞身上,规模竟然大了十倍不止。
上一次是由宋濂阅读祭,他历数历史,讲三皇五帝,华夏传承绵延,以至于赵宋败于崖山,社稷断绝又以人心不死,矢志不渝为意,得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之真意。
宋濂扪心自问,再重写章,或许辞能够更加优美,但是格局气度万难超过。
正因为如此,朱元璋的即位稿,他万万不敢操刀,甚至连碰都不敢碰。
这么大的事情,只能让张希孟来。
五千年历史摆在那里,还能如何阐释,如何继往开来?
一切都看张先生的一支大笔说来说去,还是要看张希孟的。
果然,张希孟也不负众望,把这篇章写出来,递给了老朱,其他外人是无缘得知详细内容的,本来想着让老朱当众宣读就好了。
谁知道朱元璋在见了方国珍之后,在祭天的路上就跟张希孟说了,这篇章还是由他宣读,老朱只是宣布那些具体策略就好。
张希孟怔了怔,他撰写章,让他来读,难度不大,对整个流程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种登基即位的诏书,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
放在后世,怎么也是要背诵并默写全的。
没瞧见宋濂老头读了一次,都感激涕零,铭刻肺腑吗!
想来这是老朱要把出风头的机会留给自己。
张希孟到底无话可说,只能一身大红袍,在万众瞩目当中,昂然阔步,到了岳飞墓前,先是进香施礼,而后高举祭,面对着所有人,大声朗读。
“自三皇五帝,华夏兴焉,天下大势,分合不断,仔细梳理脉络,王朝之上,尚有两起两落,各有千年以上”
张希孟这个开头,就把不少人吓了一跳。
真是好大气魄,历代王朝更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张希孟却说在王朝之上,还有两场更多的起落,倒要看看,你怎么超越王朝,怎么阐释历史?
“上古之时,洪水肆虐,万里黄河,民生举步维艰,华夏诸部落,难以自保,故有贤人挺身而出,聚合万民之力,治理水患,结成国家,是为夏朝之始”
有关大洪水的记忆,几乎是每一个明源头处,共有的东西。似乎在几千年前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下起了大雨,水患考验着所有人。
在这个时候,东方神州,大禹扛起斧头,率领民众,劈开山岳,疏通河流,前赴后继,终于制服了洪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4/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