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6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5/1964


没有屈服,也没有祈求神明帮助,就是靠着我们自己,驯服洪流,将中原大地,变成适宜人们生息繁衍的神州大地。
从此开始,中华大地,就展现出和其他地方不同的画风历经夏商周三朝,分封制走向终结,春秋战国,无时不战,天下该往何处走?
在这个时候,那个男人站了出来!
“书同,车同轨,天下大一统始皇之功,功在千秋。秦汉成就大一统格局,一路走来,直至宋朝灭亡,又是一起一落。”
听到这里,在场的读书人已经开始点头了。
尤其是宋濂,更是眼前一亮。
因为上一篇祭说到赵宋之后,士大夫和君王共天下的路走到头了。
但具体该怎么看,似乎还没有说清楚。
这一次张希孟把这块给补上了。
从大禹治水,一直到春秋战国,这是差不多两千年的时间,张希孟总结为第一个起落,也就是华夏诸国,逐渐向外开拓,占据东亚这块土地的时期。
由于向外面开拓比较容易,所以产生了分封制。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可分封的土地没有了,各国开始卷起来,不断兼并就出现了,所谓的三代之治,到这时候,也走向了终结。
第二个起落,则是以秦始皇开辟大一统格局开始,经过秦汉完善,到了唐朝,达到了一个顶点,随着安史之乱,这个格局走向了衰败,直至蒙古人南下,宋朝灭亡,差不多又是一千几百年,完成了一个轮回。
“元廷残暴,万民愤然,天下汹涌,豪杰并起此乃华夏第三次兴起,此次兴起的核心在于君王不再只是受命于天,更是秉持百姓之心,治理天下,抚育万民,君民一心,上下同德”
“故此,华夏必胜!万民必胜!”
------题外话------
可以试试看啊。
===第三百零六章
册封===
张希孟一身大红官服,鲜艳如血,头上梁冠熠熠生辉,腰上束着玉带,细腻温润,立身风中,背后岳王坟墓,面前万千军民。
一篇祭下来,抑扬顿挫,掷地有声!
历代人,无不渴望的人生巅峰,竟然被这个不到二十的年轻人给轻易做到了。。。
衣带飘扬,神采奕奕的张希孟,简直成了几乎所有人的偶像。
实在是没办法不羡慕。
要知道人一直希望的是成为帝王师,教导出一位圣君雄主,以帝王师的名义,记载在史册里,那可是比自己当皇帝,还要让人激动的事情。
生当太傅,死谥正,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对于张希孟来说,这已经不算什么了。
他不只是教导出一位极其出色的君王,甚至还开启了一个时代。
有关前面两起两落的论述,就足以引领千年大势夏商周三代,采用分封之法,扩充疆土,打造出华夏根基。
秦汉隋唐,采用大一统,探索治理华夏的方式。
这就是过去的三千年历史。
至于夏朝之前的时期,或许也可以归纳进来,但是在这个时候,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张希孟着落在第三次兴起,也就是说,他们不是要建立一个新的王朝那么简单,而是要开启一个长达一两千年的新时代。
为接下来华夏更上一层楼,探索道路。
未来要怎么治国,第三次兴起,需要什么条件这些还都是未知,张希孟在祭当中也仅仅提到了依循民意,君臣同德,更具体的部分,他并没有说。留出来的空间,就是日后补充的。
其实只要接受了这个观点,很多东西都会顺理成章,比如开海,比如工商,比如科学技术全都可以归纳到第三次兴起的大时代之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虽然大明朝尚未建立,但是张希孟凭着一己之力,已经把这个王朝提高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与日月争辉,同天地不朽!
“张子如今可为圣人矣!”
宋濂仰视着张希孟,眼中竟然有泪花涌动,苍天不负,大地厚德,方有如此俊杰人物啊!
到此为止,至少朱元璋手下的臣已经彻底抛弃了对元廷的介怀,不会再有什么二臣贼子的纠结。
而且张希孟巧妙的划分方法,等于把两汉儒家,天人感应,程朱理学这一套东西,划入了秦汉隋唐的兴衰轮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5/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