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6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1/1964


朱英低着头,顿了顿,这才道:“大哥,我们武学毕业的考核,有一大半都是沙场项目,有弓马骑射,还有指挥兵马,演练互相攻伐,这些项目,我的优势巨大,保证能拿第一的。我本来是想请干爹过去,可他现在这么忙,不光是他,干娘也很忙整个吴国,好像就你没事干对了,大哥,你这么闲,对得起我干爹的俸禄吗?你现在年俸可是有二百石,另外还有五百贯宝钞,还有配属的马车,车夫,厨师,护卫大哥,你现在可比以前的日子还要舒服啊!”
张希孟皱着眉头,越听越不对劲儿,“你个兔崽子,我的俸禄我都不知道,你怎么这么清楚?”
一句话,把朱英问得瞠目结舌,“那个大哥,我干娘找我,让我去陪朱标玩,失陪”
你给我站住,张希孟一把揪住了朱英的衣领子。
“小兔崽子,我今天非要和你算算总账不可。谁也救不了你,我说的!”
张希孟把朱英按在桌子上,俨然囚犯,他还顺手抄起了一支木尺,准备给这小子好好上上家法老子辛苦了这么多年,总不能白干活吧!
从朱英的嘴里,张希孟才大致弄清楚,最新的俸禄是怎么发的。
张希孟这个位置很好玩,别人忙得时候,他反而很清闲,就比如他跟李善长谈好,整个方略确定下来,李善长拟定细节,然后上报朱元璋,老朱决定立刻执行。
整个过程,张希孟只要大致了解一下就行了,能不能符合预期,那要等待真正落实之后的反馈。
所以在至正十七年的最后两个月,吴国上下都在忙碌李善长在那里整理各种紧要政务,一条一条,写在竹牌上面,悬挂于中书省。
随后李善长就在联络各部,向朱元璋介绍情况。
比如说河工,要修堤坝首先都察院要派人去探查情况,回来交给中书省,中书省了解情况之后,确定急需要维护的河道。
接下来李善长就把工部、户部,全都找来,然后去面见老朱,他们君臣几个凑在一起,反复讨论,最后确定方案,再以旨意形式下发,要求地方全力配合,如果人手不够用,还要调动兵卒将士,预算不够,也要追加,这些全都必须上奏朱元璋,由老朱定夺。
情况显而易见,朱元璋成了整个吴国,最忙碌的那个在老朱面前,摆着至少有十几项紧急政务。
新占领土地的均田问题,针对豪强的清理问题,吏治问题,科举问题,教育问题,官职安排,府库钱粮,赈济灾民除此之外,还有军务,监察,对外等等事项每一个老朱都要亲力亲为。
通常情况下,都是他带着李善长,几位尚书或者将领,一起处理。
包括朱升,贾鲁,都被叫过去了。
这两位年纪都不小了,贾鲁还时常有病,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幸免,只能咬牙撑着。
更要命的是朱元璋是真的会骂人的。
一旦一项政务推不下去,老朱就会把相关人员都叫过去,哪怕胡子一把,他也毫不留情。而且朱元璋有着恐怖的学习能力,不管是什么事情,他听几次下来,就能把握大概,哪里推不动,是谁私心作祟,是谁阳奉阴违,老朱一清二楚。
别跟咱讲什么斯体面,你们敢不听话,眼下咱还只是骂,回头咱懒得骂了,就是你们人头落地的时候。
老朱非常享受现在的状态,踏实,充实每天盯着各项政务,由于全程参与,老朱心里有数,一目了然。
对群臣的斥责,也是掷地有声,入情入理入魂。
隔三差五,他还能抽出点时间,去军中查看情况,跟着徐达他们骑骑马,射射箭晚上有空还要读书,或者去陪陪夫人。
甚至还有空练练书法,临摹碑帖,偶尔还赋诗一首就这时间管理能力,张希孟是甘拜下风,五体投地。
看着大家伙忙碌,张希孟也很想掺和一下,帮着他们分担一点。
但是每次张希孟兴匆匆前去,众人只是表面客气,随即就把他扔在了一边,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别看他们忙碌欲死,被老朱骂得狗血淋头,但是真正有人要帮着他们分担,这帮家伙反而不愿意了。
无他,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权力,谁也不舍得放弃任何一点!
尤其是不能让张希孟掺和,不然他插手进来,咱们就都成了摆设了。
张希孟看了几次,他也明白过来,别看这帮东西表面叫苦,可一个个心里都乐开了花。
朱元璋深度参与朝政,把控每一项大政推行这就让任何事情,阻力都降到了最小。
吴王和重臣的看法,一旦统一了,
而且老朱手上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底层的百姓,伴随着均田的深入,朱元璋在民间的威望与日俱增。
实际上由于田契上印着吴王大印,最底层的百姓,只认吴王。包括张希孟在内,他的名望也只限于读书人中间。
普通百姓对张希孟的认知,也就是吴王手下那个很有本事的大臣,仅此而已。
张希孟自己也挺满意这个定位的,功高震主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对于如今的局面,他心里也有数试问成为宰相,尚书一级的重臣,又恰逢这个时候,谁不想名垂青史,彪炳史册?
过去大家伙不这么想,那是做事太难了,面对层层阻力,根本执行不下去。与其得罪所有人,身首异处,不如老老实实享受金钱美色,快快乐乐生活。
可是随着上下打通,做事变得容易起来,自然而然,就有了更高的追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1/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