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7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4/1964


如果仅仅是一条商道也就罢了,等人们汇聚过来的时候,突然发现在梅岭的南方,就是北江航道,沿着水域向下,就能到达广州。
而梅岭以北,竟然是赣江流域。
从赣江出发,经过鄱阳湖,进入长江,随后走运河,直达京城重地。
也就是说,这条商路,贯穿南北,沟通了海运,河运,漕运距离之远,辐射之广,简直难以形容。
而且鄱阳湖流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长江上下游的物资,也会汇聚过来,然后一起转运北方。
一条商路,造就了江西经济的腾飞。
只不过这条路在唐朝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就因为安史之乱,天下分崩离析,战火连绵,一直到了五代十国,人们朝不保夕,商业被压制到了最低点。
直到北宋立国,总算迎来了难得的太平岁月,商人往来,货物汇聚。
江西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两宋年间,虽然江浙和巴蜀都是顶繁华的区域,但是江西异军突起,却是进步最快的。
商贾云集,财富汇聚,有了物质基础,江西各地,书院遍布,人才辈出。
这一点只要稍微查查史料就知道了,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殊、晏几道、黄庭坚、朱熹、陆九渊、杨万里、姜夔、天祥这些光辉灿烂,金光闪闪的名字,悉数出自江西。
而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了元朝,就在红巾起义的前几年,全国人口统计,江西的人口数量近一千四百万,达到了一个惊人骇目的地步!
要知道整个元朝也没有一亿人啊!
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带来了化昌盛,学说层出不穷。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理学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我想说的是,并非脉气运,造就了读书人,而是扎扎实实的财富是粮食生产,是商贸往来他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的时候,想来也是要吃米粮的,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齐齐一怔,敏锐如高启似乎已经明白了张希孟要说什么!
不管是孔孟的仁政王道,还是天人感应,或者朱熹的天理人欲其实这都脱不开道德决定论的范畴。
只要你是个好人,行王道,施仁政,修身齐家,保证能治国平天下这在后世人看来,似乎是笑话一般的说法,却是长久以来,统治人思维的真理。
但是张希孟却说,你们讲反了,是因为物质财富,是商贸交流,造就了化繁荣。
果然是来砸场子的,这下子有好戏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说得对啊===
张希孟带着一群人,循着亭台楼阁,步入书院。
白鹿洞书院的创始人可追溯到南唐的李渤。
相传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
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自然汇聚许多人,谈诗论道,讲经说,渐渐成就一处名流荟萃之所。
到了赵宋立国之后,由于讲学之风盛行,书院遍地而起,有着不俗底蕴旳白鹿洞书院迅速成为天下书院的表率,大批名士从这里走出来。
而将白鹿洞书院推到极致的,正是大儒朱熹。
他自从将理学修到了九重天境界之后,便在这里宣讲学问,广揽门徒,随后有着心学八重天功力的陆九渊也前来切磋辩论。
伴随着两大鸿儒加持,白鹿洞书院遂成为天下理学之源流。
朱熹这人的审美绝对是超一流的,他留下的书院采用大四合院建筑,即宽敞又清雅这是一种很难形容的感觉。
普通的大四合院,也就是规规矩矩,好一点的富丽堂皇,庄严威武。
可是眼前这个书院,宽敞之中,带着一丝不群,典雅之中,带着清简,古拙之中,别有匠心。
张希孟在西湖边也看过上好的宅子,那是王家打造,不惜血本,凝聚了江南园林的精华。
彼时张希孟就觉得那是最好的住处了。
可是到了这个书院,你就立刻清楚了,那个院子还是匠气太重了,有点特意炫技的成分。
白鹿洞书院却是丝毫感觉不出来,亭台楼阁,讲课的学堂,仿佛就应该是那样的,差一点也不行,一切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坦白讲,就从这个建筑格局来看,朱熹的修养水平也是超凡脱俗的,他要是不当大儒,改行做设计师,那也是不错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4/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