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7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3/1964


所以别人击败了陈友谅,想的是地盘,想的是人口,兵马钱粮唯独他的目光放在了所有人都忽略的书院之上。
“朱熹啊朱熹,不要怪我来挖祖坟,抢你的基业,断你的脉了。”
随着张希孟前来的除了护卫之外,还有孙炎,叶琛,另外高启,徐贲,还有几个年轻人,也都身在其中。
他们倒是不知道张希孟的打算,只是觉得张相果然是人,这天下第一书院,久负盛名,大凡人,谁能不仰望那些先贤人物,能沾一沾气,也是好的。
大家伙走得很欢乐,张希孟骑着驴,突然问道:“你们谁能说说,江西脉悠长,白鹿洞书院,天下闻名到底是因为什么?”
众人迟疑,这个问题,不是理所当然吗?
过了好一会儿,高启才试着道:“张相,白鹿洞书院面向鄱阳湖,背靠五老峰,汇聚天下脉,江西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张希孟呵呵道:“听君一席,如听一席话啊!”
“多谢”高启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他意识到了不对,英俊的小白脸瞬间通红,其他几个人看着也忍不住发笑,吃瘪了吧?
高启憋了半晌,只能躬身道:“请张相赐教。”
张希孟一笑,“其实问这话,也是想和你们说说我最近的心得体会。毕竟要在朱子讲道的地方,没有一点不一样的东西,着实是不敢面对先贤前辈,怕是被人嘲笑啊!”
张希孟眉宇之间透着一股子傲然的气息,众人微微恍然,难怪张希孟要过来,他是来砸场子的。
按理说张希孟批评宋儒,抨击理学,推翻纲常的事情干得多了。但是张希孟所阐发的东西,还是欠缺完整的体系,缺少一个立论基础。
这也不能怪张希孟,儒家从仁义王道出发,经过两千年的丰富阐发,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体系,内容非常丰富完备。
相比之下,张希孟将天理粗暴解释为均田,划分三个千年,又让赵构跪拜,颠覆君臣纲常这些东西虽然十分有力,但也仅仅是冲击儒家体系,败坏理学根基。
问题是破坏够多了,要拿什么取代呢?
该如何建立新的体系呢?
似乎还没有眉目,大家伙也没有期待这么高,毕竟上面的那些东西,已经很让人惊叹了,张希孟又不是像某个写手一样高产,怎么肯能持续稳定输出呢?
但似乎情况有些不同,张希孟真的打算弄出点新东西来!
“张相,我们都洗耳恭听啊!”
张希孟一笑,“学问可不是光听就够了,必须要有讨论才行,我给你们说的东西,务必要回溯历史,要拿事实去验证,经得起考验,才能说服大多数人。如果仅仅是我自说自话,那就未免自欺欺人了。”
几句话交代,话锋一转,张希孟突然道:“我记得孟浩然有一首诗,是赠给张丞相的,如今我也姓张,位居右相,如果有人也给我写这么一首诗,你们说我会怎么样?”
这一次高启不说话了,徐贲倒是开口道:“孟浩然也算是诗才盖世,以张相爱才之心,必定会重用的。”
“错!”张希孟断然道:“我才不会用这种狂生!”
徐贲一怔,下意识道:“张相,孟浩然仕途困顿,不媚俗世,算不得狂生啊!”
“算不得?不狂妄怎么写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合着让这么个大才子,高坐端居,无事可做,就是我们这些掌权人的耻辱吗?我们都是瞎子,不识人才,不辩贤愚,以至于野有遗贤,宰相之过是吧?”
徐贲愕然,这两句是这个意思吗?
孙炎在一旁道:“管他孟浩然是什么意思,反正我相信两个张丞相,保证都是这么想的!”
他这一句话,引得大家都是一阵大笑。
高启好奇道:“张相,莫非你要说孟浩然不识好歹?”
张希孟笑道:“我跟你们说一个拎不清的糊涂人干什么?很有意思吗?我要说的是张丞相,我的同行,是他开启了江西的繁荣!”
众人都大为惊讶,这是什么道理?
足足过了好一会儿,叶琛才缓缓道:“张相,你说可是凿开梅岭关?”
张希孟点头,“说得就是这件事。”
梅岭又名大庾岭,正好在江西和广东之间,一道关山,隔开两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经济化圈。
张九龄曾经几次翻越梅岭,他深感道路艰难,翻山越岭,十分不便。因此张九龄上书唐玄宗,最终促成了凿开梅岭,修建了一条宽阔的官道。
时人形容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
试想一下,在唐朝的时候,有一条可以并行五驾马车的官道,该是何等壮观?
四面八方,大庾岭南北的商人,都走这条路。
瞬间就商贾繁荣,货物往来不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3/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