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8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3/1964


士人一直讲学会武艺,货卖帝王家。
可问题是这个帝王轴啊!
他不听大家伙的劝,也不想给士大夫什么优待,在他的眼里,一视同仁,所有人都一样!
这可比张希孟说一万句,都管用。
“这,这可如之奈何?”
刘三吾面对新的章,彻底连争论的勇气都没了,整个人都不好了。
虽然在张希孟的注释里,皇帝依旧至高无上,拥有绝对权柄。可是这种至高无上,跟老天之子,天命所归,那一套东西,完全不一样了。
在新的国家里,皇帝只是被当做组成国家的纽带,享有治理百姓的权柄。
而百姓和百姓之间,也都是一样的人,不存在什么根本上的差别。
好好读书,通过考试,就是为官为士。
自己没本事,还可以寄希望于下一代,继续努力。
“上位,上位恢复中华,德比三皇,功过五帝,天命圣人,万民归心如果只是这么说,未免,未免太过轻贱了。”
朱同突然抬起头,轻笑道:“您老不是以外臣自居吗?几时也喊上上位了?”
刘三吾老脸血红,很是尴尬,不由得抱怨道:“尔等可都是吴王之臣,你们就这么眼睁睁瞧着,威福下移吗?”
这时候高启呵呵冷笑,“您老人家还是别费力气了,我们可不觉得上位威福有损!恰恰相反,上位重定了君臣关系,重新阐释纲常,再造天地,新开一国。论功论德,足以和任何明君圣主,相提并论!”
江柯也跟着道:“的确如此,上位此番说的是君王之下,臣民皆是一样,真正有所损失的,似乎是士大夫才是!”
卖书的更是直言不讳,“别装蒜了,你们捧着天子,还不是想把君王和百姓分割开,然后好鱼肉百姓,予求予取,你们用心也太歹毒了!”
刘三吾怒目圆睁,“你,你才可恶!”
卖书的哈哈大笑,“瞧见没有,急眼了,他急眼了,就是我说对了!上位圣明啊!”
人群随即爆发出欢天喜地的笑声,就在这时候,有人传令,三日之后,在崖山古战场,举行祭祀,有重大事情宣布
===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
三日之后,朱元璋着戎装,披黄袍,配长剑,昂然长立,面向崖山……在老朱身后,包括此行文武诸臣,鸿儒名宿,军中将士,岭南百姓,参与之众,多达两万余人。
恐怕是自一百年前的崖山之战到如今,这里聚集人员最多的一次。
旌旗连绵不断,遮天蔽日,鼓角密布,气象森严。
除了在陆地上,海湾之中,尚有大船三十艘,由俞通海率领,船头一样摆满了牛羊祭品。
张希孟身为此地文官之首,一身绯红的官服,头戴梁冠,手持笏板,侧立在朱元璋身边。
海风吹拂之下,衣带飘摇,端的有种站立在潮头,中流击水的气象。
经过了这些天的酝酿和讨论,事情也终于有了个结论。
宋亡于内忧外患,内忧甚于外患。
虽然于亡国之时,也有几分悲壮慷慨,值得纪念,但仍不能不批判。
宋厚待士人,刻薄百姓。亡国之时,只余一群为了自身利益鼠目寸光的士大夫,而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并不能同宋室一心,没有百姓支持,是宋亡的根本所在!
悼宋之亡,反思得失,君王柄国,当以亿兆黎民为先,切实为民谋利。保障百姓田亩,使民足食,广兴学堂,使民受教,发展百业,使民富足……凝聚万民之心,则江山永固,社稷长兴。
均田之外,不使豪强窃据土地,不使士绅霸占乡土,不使宗族牢笼百姓……君王,百官,百姓……不许有缙绅隔绝官民,天子不失民,方为天子,百姓不失君王,方得庇护。君天下者,至公!窃据乡土者,名为乡亲,实为蠹虫,不可不察。
广兴学,开科举,官吏一体,上下通畅,则流水不腐,亿兆黎民,聪明才智之士,皆有为国效力之机。国乃君王之国,国乃万民之家。
……
总计差不多二十多条,罗列下来,构成了这一次大讨论的核心。
其实很显然,这些内容,还有不少没有说透的地方,很多东西,也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具体的落实方案,大约就是个原则。
可仅仅是原则,就已经惊天动地,石破天惊了。
在人群之中旳刘三吾等人,心里头砰砰乱跳,连日的辩论,让他们身心俱疲,不堪重负。他们苦心捍卫的孔孟之道,在这一刻,算是瓦解冰消了。
取而代之的是张希孟倡导的“民本”主张,而此民本已经和儒家的民本,大相径庭……儒家的民本是说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要对百姓好,以民为本。本质上还是一种说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3/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