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8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0/1964


张希孟的强悍,,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大的权柄,事实上他也不太看得上这些东西……真正让人惶恐的是,张希孟捏着几千年历史的注释权,可以解释兴衰,阐发国策,重定纲常……只要不想成为第二个少正卯,那就别惹张希孟。
不但张相不能惹,张相的弟子也别碰。
有这两位庇护,这还不算是最牛的。
在朱标身后,还站着一个人。
没错,那就是他亲爹朱元璋!
老朱对这位长子有着近乎宠溺的喜爱。
朱标在他最渴望继承人的时候,来到了他的面前,自从这个儿子降生,朱元璋就一路顺风顺水……夺取应天,席卷江南,击败张士诚,湖口大败陈友谅,以至于今日登临帝位。
这小子就是个独一无二的福星!
朱元璋沐浴着霞光,一身金灿灿的,从皇宫出来,乘坐天子大辂,马皇后凤冠霞帔,拉着同样一身明黄的小朱标,上了皇后车辇,紧紧跟随朱元璋,一起出发。
值得一提,借着这一次操持天子登基大典,张希孟趁机发布了一项政令,全面废止轿子,文武公卿,所有百姓……除婚礼用花轿之外,日常行走,皆不得乘坐轿子。
理由也很简单直白,轿子以人为畜,算是陋习,新朝雅政,绝不许乘坐轿子,违者严惩不贷!
这项要求竟然也出乎预料的顺利,朱元璋压根就不喜欢乘坐轿子,如果允许,他宁愿乘马。
至于马皇后,她觉得马车就够用了,而且宽敞舒适,实话,要比轿子强多了。
坐轿子最大的享受,或许就是时刻昭示着,咱是人上人!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彻底废除!
全天下最尊贵的一家三口,从皇宫出来,直奔奉天殿稍作休息。
而在奉天殿外,以李善长和张希孟为首的重臣,已经等在了这里。
相比起皇家三人组的金光闪闪,这群臣子就比较简单了。
张希孟和李善长皆穿赤罗衣,头上戴着八梁冠,腰上束着玉带,是没有的。
要区分品级,主要看头上的梁冠,还要腰上的带子。
比如一品官就是七梁冠,二品六梁,而国公以上的超品,才是八梁冠。
张希孟和李善长都是八梁冠,可见两人地位之高。
当然这就仿佛霸和神一样,有人是努力之后,拿到了满分,有人则是满分只有那么多。
老朱甚至过要弄九梁冠的,结果硬生生让张希孟给拦住了,这样就挺好了。
穿衣戴帽,无所谓的,没瞧见李善长的那张老脸,还不到五十的人,都皱纹堆垒,法令纹老深,一张脸沟壑纵横,跟黄土高原似的。
再看张希孟,虽然这些日子忙碌疲惫了一些,但面白如玉,五官俊逸,气色温良,白面,红衣,玉带……简直是神仙人物,斯文堆里的第一人.
张希孟和李善长带头,恭迎天子,皇后,老朱满脸含笑,让两个人起来,又让其他人也起来。
“张先生,还有什么嘱咐的没有?”
张希孟咧嘴道:“谈不上嘱咐,就是各地百姓已经陆续赶到,接下来主公需要登上奉天门,宣读登基诏书……这份诏书主公已经看过了,只是一点,还请主公记得,最好能自称——朕!”
老朱怔了下,点头道:“咱知道了。”
听到这话的众人齐齐低头,算了吧,别指望这位能改了。
再其他,却也是无用。
外面的日头高起,张希孟深吸口气,“主公,该登上奉天门了!”
朱元璋瞬间一振,拳头握紧,下一秒,迈着大步,向外面走去。
朱元璋之后,马皇后带着朱标快步向前,两位丞相紧紧跟随……再往后,文武分列,一起出动,每个人的脸上,或是欢喜,或是肃穆,或是激动,或是好奇……种种神情,不一而足。
一个全新的朝代,就要诞生。
贾鲁、朱升、杨元杲、李习、阮弘道、宋濂、刘基……徐达、冯国用、彭早住、胡大海、常遇春、朱文正、李文忠……
伴随着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新朝公卿,悉数云集奉天门上,放眼奉天门前,已经是人山人海。
一杆杆红色大旗,迎风飘扬……汉人,蒙古人,苗人,黎人,淮西人,扬州人,庐州人,浙东人,江西人,岭南人,彭党旧人,濠州红巾,沿海的海贼,太湖的水寇……昔日反抗元廷的力量,竟然也实现了汇集。
在这一群人当中,竟然还有一面昨夜里才赶制出来的旗号,正随风飘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0/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