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9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0/1964


痴心妄想!
朱元璋已经开始后悔了,是他高估了这帮人的心胸。
张希孟倒是笑容可掬,半点不意外,“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二字,岂可分离?我大明天子除了要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之外,还有一项主张,那就是九州归一,天下一统!”
张希孟起身冷笑道:“你们回去告诉明玉珍……当初赵宋未能光复燕云,随后又丢失西北,中原沦陷,自唐末数百年来,九州不全,胡虏霸占中原,这都是华夏之耻!如果尔等能顺应大势,最好不过。如果想着平分华夏,以至于九州不全,那你们就是和元廷皇帝一样,都是我大明的敌人!天兵到日,必定土崩瓦解!”
===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张相学习===
张希孟这番话说完,戴寿和向大亨尚在错愕之间,他们倒是听过张希孟的大名,却是不知道他的份量,毕竟战和大事,该有天子决断吧!
他们齐齐看向朱元璋,而老朱此刻也缓缓转向他们,面色阴沉,冰冷道:“咱这个皇帝还知道一句话,叫汉贼不两立。告诉明玉珍,他有本事,就灭了大明,自己一统华夏……他要是没胆子,就赶快打消念头,跟咱一起北伐。要是还想着平分华夏,除非咱死了!”
“送客!”
老朱勃然大怒,手下人侍卫直接将叁人逐出行宫,半点客气没有。
等他们走了,老朱坐在那里,绷着脸,气了半晌,突然又笑了。
“先生,看起来是咱把事情想简单了,这往后可不能一厢情愿了。”
张希孟脸上含笑,“主公,这事情算不得错……咱们尽最大努力,明玉珍不上道,不想体面,咱们就帮他体面,没什么了不起的。”
老朱想了想,却是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语重心长道:“先生,明玉珍到底是疥癣之疾,算不得什么。更何况巴蜀地势险要,想要一下子杀进去,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牵制了大军,分散了力量,影响了北方大局就不好了。”
又沉吟了一阵,朱元璋才道:“咱看刘福通不是察罕帖木儿的对手啊!”
朱元璋的感叹绝不是没有道理的,张希孟更是心知肚明……刘福通已经是盛极而衰的气象了。
甚至早在对陈友谅用兵之前,就是如此。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兵马多少,地盘多大,势力多强盛,而是要看人心齐不齐。
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不齐,就算是个小土丘,也搬不走。
那看看韩宋的人心,成色如何?
就在明军攻伐陈友谅的时候,北伐中路军的关铎也试图攻击辽东,策应刘福通,他领兵从高丽出发,杀回辽东,结果十数万人马,被元军在辽西击败,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守高丽。
而此刻高丽的兵马也出动了,想要配合元军,驱逐红巾军。
关铎等人到了生死存亡之时,而就在此刻,张定边挺身而出,他率领两千八百名甲士,主动迎战高丽兵马。
叁战叁捷,最后一战,张定边提着长刀,追杀叁十里,斩首八千,将高丽兵马杀得屁滚尿流,狼狈南逃。
张定边一战成名,高丽的孩子不睡觉,爹妈都拿张定边吓唬人。
而张定边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关铎等人,勉强击退了元军,但是他们损失极大,原本二十多万人,已经失去了一大半。
像他们这种流寇战法,裹挟大量百姓,一旦遭遇失败,尤其是损失许多老兵之后,就容易人心溃散,一蹶不振。
关铎心乱如麻,不得不祈求张定边帮忙。
张定边倒也很干脆,你们想整军,想继续支撑下去,这倒是不错,可咱一个粗人,能帮上你们什么?
你们要想活着,现成的例子摆在那里,你们学张相的作为就是了。
张定边很体贴给关铎送了一本张希孟的文章。
“拿去读吧!”
关铎无奈苦笑,“张兄说笑了,岂有靠着书本打天下的?”
张定边呵呵冷笑,“你当这是普通的书本?这东西可不是儒生的无病呻吟,闷坐书斋,搜肠刮肚出来的!这是一个要饭乞丐,从一个九夫长,变成大明天子的宝典!是另一位当世圣贤,用心血写就的至理名言……你要是觉得这东西普通,你倒是给俺找个不普通的出来?莫非说,你以为会有明王降世,前来解救你们不成?”
关铎的脸色苍白,被张定边一番抢白,顿时是哑口无言,沉吟良久,伸手抓起书稿,向着张定边施礼,而后匆匆告辞。
处境艰难的关铎,还真的翻开了张希孟的文稿,开始学习大明的先进经验了。
其实这玩意就这样,不怕你看,就怕你不看。
张希孟开宗明义,讲的就很清楚。
想要让士兵勇敢作战,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是要让士兵知道,为何而战!
如果只是简单的以忠义激励,以饷银鼓励,以官爵引诱……这些都是敌人也能做的,不算稀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0/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