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9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9/1964


诸将再度齐声谢恩。
朱元璋道:“咱本想赐酒,与你们一起痛饮……但禁酒令是咱下的,就算是喝果酒也是不妥的。就只有一碗清茶,待到咱们光复大都,咱再下旨,酿造凯旋佳酿,与诸君痛饮燕山!”
“拜谢圣恩!”
“光复中原,痛饮燕山。”
“光复中原,痛饮燕山!”
就在一片高呼声中,痛饮清茶,整军北伐!
北伐并不稀奇,刘福通三路北伐,轰轰烈烈,折腾了这么多年,但是和大明的北伐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冯国用统帅的兵马只有五万,但这五万人,全都是精悍老兵。其中有一个恐怖的数字,就是这一支兵马,识字的人数,超过了六成!
也就是说多达三万人,都是识字的。
别说跟其他兵马比,就算是在明军当中,那也是佼佼者。常遇春甚至私下里叫他们秀才兵。
不光是识字的人多,更厉害的是这里面的训导员配属的也是其他兵马的两倍!
这些训导员有淮西就跟着朱元璋的老人,也有渡江归附过来的读书人,甚至还有两百多名苗兵精锐。
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还配属了不少蒙古人。
毫不夸张讲,这支兵马,就是无数的火种,他们不光会打仗,还能治理地方,还会宣讲明军的主张,他们可不是韩宋的那些只知道攻城略地的流寇,他们不光能打,更能争取支持,赢得民心。
察罕帖木儿,你家明军爷爷到了!
岳阳楼会议结束之后的第五天,冯国用一身戎装,携带着朱元璋御赐金牌,渡自武昌过长江,到达北岸。
随即汇合诸军,雄赳赳,气昂昂,踏上北伐之路。
首先以傅友德为前锋,急行军攻陷随州,随即直取襄阳。
冯国胜率领一支偏师,攻取安陆,也北上襄阳。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北伐军攻克襄阳,稍作整顿,再度出兵,光复唐州邓州,兵锋所指,直扑南阳!
这个进军速度,着实是惊心动魄。
当年岳飞第一次北伐,光复六州之地,也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此时的明军,竟然比起岳家军还要快速,势头更加凶猛。
这倒不是说这些人就胜过岳飞,毕竟双方得到的支持,那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话又说回来,能有如此战绩,也是足以骄傲的。
而就在明军高歌猛进的时候,一份来自元廷的密报,送到了张希孟的手里。
“主公,阿鲁温此时身在南阳!”
“阿鲁温?”朱元璋稍微怔了一下,就道:“莫非是察罕帖木儿的父亲?”
“嗯!”
张希孟笑着点头,说起察罕帖木儿也有趣,他还被人呼为李察罕,他的儿子叫王保保,女儿叫……赵敏。
好吧,这一家子怎么凑在一起的,还真是有故事啊!
“主公,根据密报,阿鲁温是来南阳征粮,身边有两万兵马,算不得很弱,但却未必是冯国用的对手。”
老朱的心怦然一动,“这么说,有望俘虏阿鲁温了?这个消息可靠吗?”
“可靠,是周慧娘传回来的,这个眼线是察罕帖木儿身边大将的亲人,绝对没有问题。”
老朱沉吟少许,脸上带着笑容,“咱偷袭察罕帖木儿的老爹,算不得英雄作为,但时至今日,也顾不得什么了。先生立刻把消息送给冯国用,让他根据情况判断,如果能得手,就把阿鲁温给拿下,咱想要瞧瞧,连老爹都保不住,察罕帖木儿还有什么脸面领兵!
===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给后人的财富===
就在冯国用等人挥师北上的同时,老朱也安排了湖广行省的都指挥使,这个人选正是老朱的侄子,朱文正。
坦白讲,这个安排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朱文正年轻,能打,又是老朱亲戚,正是放出去立功的时候,结果却被放在了后方,这不是让人郁闷吗!
但是老朱偏偏就这么安排了,朱文正也不敢说什么,竟然也老老实实带着部下,去洞庭湖肃清残匪去了。
“先生,咱怎么看,朱文正这小子都不是灭蜀的最好人选啊!”
张希孟一笑,“主公,这不就是让他去历练了吗!只要他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能妥善完成使命,肃清残匪,日后入蜀,非他莫属。”
朱元璋沉吟再三,“其实咱的意思,灭蜀之功,该给汤和才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9/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