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8/2241


这种事情苏咏霖年幼的时候也确实见识过,
他见识过考中进士的人那种春风得意的姿态,
也见识过科场失意者那种痛苦、绝望、自备的模样。
现在想想,
记忆犹新。
所以他笔下的主人公的经历也是相当坎坷。
从没有考中进士之前的备受轻视乃至于折辱,连家人都瞧不起他的状态,
到一朝中试考取进士之后那些原先轻视、折辱他的人全部都来巴结,连家人都对他卑躬屈膝奴颜婢膝的状态。
但是他不是范进,他内心强大,
自己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长期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下,
他不仅没有沉沦,
反而愈发坚韧。
他憋着一口气非要考上进士以证明自己的学问。
结果考中进士之后周围人和物之间巨大的反差极大的刺激了他,让他开始怀疑这套体制存在的正当性。
连一向瞧不起他的岳父这样的长辈都要在他考取进士之后对他小心翼翼甚至有些卑微,
家里所有人面对他都不敢大声说话,这套制度,真的是正当的吗?
他是希望得到尊重,
可是他感觉他得到的甚至是他们敬畏。
他所读到的圣人之言真的可以治国平天下吗?
如果是的话,为什么他满腹经纶的时候得不到尊重,
甚至得不到家人的关怀,却在考中进士之后得到了尊重乃至于更进一步了。
家人都开始敬畏他了,
对他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冒犯。
重要的到底是圣人之学还是进士身份?
他们真正在意的到底是我这个人还是我的进士身份?
他们是在和谁生活?
我?
还是进士?
我是谁?
圣人门徒?
国朝进士?
还是我自己?
他为此感到迷茫且痛苦。
巨大的痛苦之下,
他偶然间得到了一本名为《某氏政论》的奇书,阅览之后大为惊奇,连续三月不停阅读,三月不知肉味。
他反反复复观看数十遍,遂大彻大悟,了解到了这套吃人的体制带着怎样的罪恶,也知道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了解了其中的深层逻辑。
最后他辞官挂印而去,奔赴人生的下一段征途。
他要彻底改变这套使人异变的体制,与他的同志们一起,实现彻底之变革。
苏咏霖在里头添油加醋,
塞满私货,甚至整出了梦幻联动。
这就是苏咏霖版本的《儒林外史》。
在继承原书对儒生和科举制度的批判内容的同时,在之后的内容上没有掉头往回走,而是一口气直接朝着大破大立的方向疾驰而去。
为了写这本书,苏咏霖也算是把业余休息的时间都给用上了,以老黄牛一般的敬业精神勇猛输出,将自己的思想变成弹药装填进名为《儒林外史》的火炮之中,就等着那强悍的发射。
苏咏霖认为这本书一旦成书,对人思想的冲击力,尤其是对那些苦于科举制度的儒生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
就算是苏咏霖也非常清楚,科举考试制度之下,数百万识字人口当中也只有那么一小部分可以考取功名,而在这小部分当中,也只有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可以更进一步考取进士,从而得到官员的身份,成为南宋王朝的拥护者。
而那些屡试不第者,其实是非常苦闷的。
绝大部分读书人其实这一辈子都在南宋三级科举考试的第一级当中被困着,终其一生都考不到第二等级,并且向第三等级冲锋。
科举考试带来的社会内卷是非常非常严重的。
看着别人考取进士光宗耀祖,风风光光,万人称颂,而自己只能从黑黢黢的小路上偷偷离开,避免成为别人的陪衬,就像过街老鼠一样生怕被人发现。
那种感觉是非常不爽非常难受的。
这种难受若只有一两次还好说,还能通过时间消解,成为官员之后会越发的珍惜,越发的拥护王朝体制。
可要是一直考不中,那种绝望的感觉会有一定程度让人觉醒一些,产生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怀疑,以及对这个社会的怀疑,进而产生叛逆的情绪,做一些反体制的事情。
比如写一些容易被统治者封禁的只能在民间私下里秘密流传的小文章之类的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8/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