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5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3/2241


他苏咏霖还活着呢,强大的威望威压天下,尽管如此还是不断有不法之人借助手中权力地位行不法之事坑害民众和国家,有朝一日他死了,明国会变成什么模样?
继任者能否坚持他的理想?
就算坚持了他的理想,能否维持住他想要维持的这个局面?
他坚持信誉不动摇,让民众因为信任他而认同纸币,那么一旦某一天明国朝廷走弯了路,某些丧尽天良的混蛋瞬间就能把纸币变成掠夺民众财富的利器。
只要几道政令通行天下,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全体国民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得到的财富据为己有。
这样的事情绝对有可能发生,苏咏霖绝不会把现实存在的担忧寄托在后人的德行和操守这种玄学问题上。
保留实物货币,或者让实物货币与纸钞挂钩,这样就算纸钞废了,民众手里也不至于一点实物货币都没有。
纸钞废了,实物货币还有其本身价值,民众不至于一夜之间一贫如洗走投无路。
尽管很愿意相信他的继任者会让这一切变得更好,可是万一呢?
他不得不为全体民众留下些什么对抗这种万一的安全阀门。
他一路走到现在虽然有很大的侥幸成分,可越是清楚这种侥幸,他就越是希望可以排除这种侥幸,让这种侥幸不再出现。
实物货币好就好在自身存在价值,而信用纸币一旦没了信用,就是废纸一张。
所以苏咏霖站了起来,坚决否定了发行脱离实物的信誉纸币的想法。
“以官府信誉发行纸钞,官府信誉还在尚且可以,官府信誉一朝失效,纸钞立刻就是废纸,民众何去何从?这种情况决不能发生!就算要发行纸钞,也必须和实物货币挂钩,这是不可动摇的铁律!”
苏咏霖看着柴元明,开口道:“你的想法很好,很有前瞻性,但是问题在于,我们不得不为民众留条后路,不至于让他们遇到危险的时候一点抵抗能力都没有,这不是吾辈革命者该做的事情。”
随后苏咏霖对当前的货币局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当前局面可以暂时维持下去,等到彻底灭宋之后再行统筹变更。
信誉纸币的计划被他永久封存否认,不得重启。
他既然发话了,其他人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洪武五年的国务会议上关于货币改革的问题就再也没有被提起。
对于货币,苏咏霖最渴望的其实还是贵重金属。
正所谓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是货币,黄金白银不仅具备人类都认可的价值,性质还十分稳定,维护成本极低,远非粮食、食盐之类的物资可以相提并论。
当前中国的土地上虽然只有岭南之地因为广州市舶司的存在而可以流通金银,但是若能建立起金银本位制度再发行纸币,或者干脆发行金银货币,那么对于整个国家的金融状态必然是极好的。
就算未来纸钞废了,黄金白银还是在的。
而真要做到这一点的话,不仅要拿下日本,掌握日本丰富的金银矿产,还要率先开辟美洲航道,和美洲土著们建立商贸关系。
通过彼此之间的商业贸易,用茶叶、瓷器和丝绸三大件从美洲土著们手上获取超量的黄金和白银,经过数年积累和准备,才能建立起金银本位。
而若要从中国本土直接前往美洲大陆,当前来看最安全的航线当然不是直线横渡,而是顺着海岸线从东北部走,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板块,然后再往东南方向顺着海岸线航行,就能抵达美洲大陆,登陆北美西海岸。
到时候估计要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等地都建立一些航海中转站,搞出一条通往美洲的【黄金航线】。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但是一旦摸索出来,至少也就有了一个走出困境的方向。
当前国境内复杂的货币状况对于发展经济绝非好事,尽快完成金银本位的改革对于明国经济的腾飞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所以思虑再三,苏咏霖在关中行省走私案了结了之后,下定决心立刻组建大明的远航探索船队。
为此,苏咏霖专门下令组建一个航海司,独立于朝廷各大部门,直接对他本人负责,直接听他本人的号令。
然后他又下令枢密院抽调最优秀精干的造船工匠,选用最适合远洋航行的木料,建设坚固强大的远洋海船。
接着从水师中选拔优秀的水师军官、经验丰富的水手,又从泉州、广州两个主要口岸招募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民间水手、深谙海上航行知识的航海者等等。
苏咏霖准备组建一支这个时代最强的探索航海队伍,展开对美洲大陆航道的探索和发现,最终目标是建立一条安全可靠的远航海上路线,为大明建立与美洲大陆稳定海贸路线进行先期探索。
这一支船队就被苏咏霖命名为北洋航线探险队。
与此同时,苏咏霖又想起了南洋菲律宾那一块好像有较为丰富的铜矿,大明虽然要在今后走金银本位制度,但是铜也算是贵重金属的一类,要是能多多的搞到,何乐而不为?
于是苏咏霖又要求建立一支南洋航线探险队。
比起北洋探险队的危险和为止,南洋探险队就安全许多了,任务也明确许多。
给我在南洋诸多大小岛屿上探索矿产,尤其是金银铜矿,若是发现矿产,不管有没有主人,都要立刻派人回来报告。
航海司的建立,是明国主动面向海洋跨出第一步的决心显示。
不过苏咏霖的这个决定在整个朝廷内部还是有不少阻力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3/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