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2/2241


最后财政部左侍郎柴元明甚至跨时代的提出了信用货币概念。
他的意思就是为什么不能参照目前白条的实际情况,将大明宝钞变成一种政府信用货币呢?
他认为,因为提出政府保障白条的价值,确保白条可以抵税,由此发了民间信任白条甚至用白条当做货币来使用的现状,这或许是信用货币发行的一种先声。
根据他的实地考察,他发现现在在黄河工程区,在河南行省和山东行省的大量地区,大明财政部发行的白条实际上已经是货币了。
他亲眼看到市集上有人用白条购买米粮、肉食、鱼类,也亲眼看到有大商人用很多白条购买大宗货物,比如绢布之类的,当地人对于把白条当钱用这个事情已经没有任何顾虑了。
他们习以为常。
柴元明为了谨慎起见,乔装打扮深入民间,多次和农民、城镇工商业从业者还有商人做交谈,询问他们对于白条的实际看法和信赖程度。
从中,他得知民众普遍认为白条就是钱,和钱没有区别,上头写了能抵多少税,它就有多大的价值,完全可以用作日常商业交易。
最新的白条因为大明改收铜钱税,所以和铜钱数量是挂钩的,那就更简单明了。
民间弃用之前南宋政府滥发的会子,改用白条作为纸币来做商业交换,从普通农民到腰缠万贯的大商人,乃至于政府官吏都使用白条做日常的购物所用。
更关键的是,柴元明发现他们普遍甚至不关心白条能否真的能兑换到相同数量的铜钱。
他们只知道这个东西对于官府是有用的,官府认这个东西,缴纳税收的时候,他们把这个东西交给官府,官府就真的收下了,认了。
这样一来,它是否能兑换到相同数量的铜钱已经不重要了,也没几个人真的跑去钱庄询问这个白条能不能兑换到铜钱。
他们已经开始忽视白条的铜钱价值,而开始把白条本身看做一种实实在在的货币了。
柴元明以此作为依据,认为可以试着将白条作为彻底的货币进行发行。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大明官府的高信誉度,从货物交易到税收缴纳的全过程,已经没有铜钱的踪影了。
“农民,手工业者,商人,这些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的主要人群,他们甚至已经不关心白条能否在各地钱庄兑换相同数量的铜钱,他们已经不关心这个问题了。
他们相信,白条可以买到他们要用的东西,他们相信白条在缴纳赋税的时候交给官府,官府是认可的,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发现一枚铜钱的踪影。”
柴元明面色激动。
他站了起来,发表演说似的对参加会议的官员们发言。
“就我在山东诸州府所看到的情况,当地人已经基本上习惯了小额交易用铜钱,大额交易用白条的状态了,他们普遍认为铜钱沉重,稍微带一点就可以了,而白条轻便,更加轻松便携。
买一些小玩意儿,买米买盐的时候,他们会带个几文铜钱,轮到买肉,买油,买布匹等等物品的时候,他们普遍使用白条,商人交易更是大规模使用白条,我就没见到铜钱过,这还不能代表一些事情吗?”
参加国务会议的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少人都在进行小规模的低声议论,仿佛对这件事情很认真、上心。
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转移到了苏咏霖身上。
毫无疑问,能做出最终决定并且为此承担最终责任的,还是苏咏霖。
柴元明于是也把目光转移到了苏咏霖身上。
“主席,继续铜钱策略不是不可行,但是问题在于随着大明人口增加,从事商业人口的不断增多,铜钱必将陷入一个入不敷出的状态,届时大明铸造铜钱也会发生铸钱比钱本身还要贵的情况,这可不是小问题。”
柴元明力陈自己的意见,希望苏咏霖可以认可自己的建议。
===一千二百一十七
黄金航线===
柴元明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当时苏咏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
他要说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他不支持信用货币的政策。
“使用纸钞的确是目前来说最简单的解决方案,但是就当前来说,我还是坚持用金银铜等贵重金属和货币挂钩的策略,而不是单纯的以官府信誉发行纸钞通行天下。”
柴元明愣了一下,而后一副很是不解的模样。
“为什么?主席,当前的这一状态难道不是最好的状态吗?白条建立了官府和民众之间不可动摇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古今未见的,这难道不正是以此发起纸钞改革的最好时机吗?”
是啊,这的确是最好的时机,但正是因此,苏咏霖才不能允许信誉纸币的改革成为现实。
因为。
他不相信明国朝廷能永久保持信誉。
即使到了现代这个纸币成为主流的时代,也依然有一些国家政府把自家纸币玩成厕纸,基本上主流通行的纸币说是信誉纸币,实际上也是有一些等价物与之挂钩来维持价值的。
完全靠政府信誉发行还能长期维持信誉度和币值坚挺的纸币,目前看来,似乎还没有。
说白了,信誉这个东西就是玄学,现代信息如此通畅的时代尚且会出现厕纸都不如的纸币,更何况是此时此刻的大明宫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2/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