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2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2/2241


第二天的会议一样激烈,第三天第四天也是一样。
大家卯足了劲儿,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拿出诸多议案争论商议,誓要争一个对错,誓要把自己的治国理念贯彻到底,就算有再多的阻碍也不会退缩,除非事实证明自己错了。
或者苏咏霖说自己错了。
最后,因为会议争论太多,议论进程太长,议论的议题也太多,不得已,苏咏霖宣布中央代表会议延期一天,一天之后还是不行,只能再延期一天,让他们继续争论。
接着还是不行,苏咏霖干脆宣布再延期三天。
这场会议便持续了十天十夜。
(
===一千五百八十
训政时期===
尽管经过了十天十夜的口舌之争,代表们依然精神十足,中气十足。
一些代表为了维持自己的震慑力而大声说话,最后甚至吵得喉咙嘶哑、失声,不能继续说话了。
再往后面,苏咏霖感觉持续下去的话他们至少能继续吵个五天五夜没完没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只能强制宣布会议结束。
“目前达成的预备提案就算只有七成通过,所有的事情也足够大明做上五年的,我知道你们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但是五年的时间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而且我们也不好说五年之后会发生什么。”
苏咏霖站起身子,大声道:“我们定下的计划最合适的就是五年的计划,超过五年,我便觉得会把控不住,太假太空,没有意义,所以诸位还是要多多理解这场会议的根本意义所在,不要为一时的意气之争而浪费大家的时间!”
苏咏霖接着严肃点名批评几个嗓门特别大、气势特别凶悍的代表,让他们在会议上收敛自己的脾气。
虽然过程有些曲折,整体氛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某些人就差撸起袖子在苏咏霖面前真人快打了,但是这场会议还是圆满的结束了。
原本五天的会议时常直接延期到十天,讨论了一百五十多个议案,最终达成的议案数目有六十八个。
因为此时已经是洪武十三年的正月十六日了,原定于十五日召开的民众代表会议不得已延期到二十日。
中央代表会议的一些议题还需要时间来整理,通过的预备提案还需要时间印刷并且传达给每一名民众代表。
另外,针对一些民众很难了解到的议题的内容,苏咏霖还决定需要召开几场会议,带着大家进行集体学习,增进必要的学识,以备他们在正式的会议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虽然之前的两个月时间里,苏咏霖已经派遣一些复兴会员组成学习指导小组组织民众代表进行集中的突击学习,对一些国家运转方面的知识进行传授,但是苏咏霖还是觉得不够。
于是接下来的四天大家就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会议的召开,苏咏霖亲自上阵主持学习会,为缺乏必要知识的民众代表上课。
在这个过程中,苏咏霖感觉到了治国理政还真的不能全靠理想,必备的学识真的少不了。
这些关乎国家运转、一亿八千万人生计的事情,还真不能任由一个普通人来做决断。
他感到自己在民众代表会议之前举行一个中央代表会议是有必要的,这至少能把民众代表会议的议程给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而不会让议程飘到某个完全无法设想的奇怪角落里去。
与其同时,他也感到教化民众开启民智的路途还是任重而道远的,这次会议要是没有自己带领一群国家精英把控方向,根本不敢去想局面会歪到什么地方去。
他很想把权力交给民众,很想真正意义上实现民主,但是一般民众显然没有这个素质能够承担起一亿八千万人的未来。
这份责任太沉重,这份权力也太庞大,一般人根本把握不住。
尽管这些民众代表已经是大明现阶段产业工人、农民和士兵等基层劳动群体当中的佼佼者了。
实际上,他们也是平民中的精英。
他们或者工作努力,或者认真勤劳,或者想到了特别的方法帮助大家增加生产量、降低能耗,他们很聪明,他们有着能让群众信服的能力和名望,已然不同于一般群众。
尽管如此,他们现阶段的素质也并不能承担起国家最高权力决策机构的重任,所以需要长达两个月左右的突击学习才能勉强跟得上大会的进度,能够初步理解这场大会的意义和大会的内容。
而这其中并不能缺少了苏咏霖的引领和主导。
所以本质上来说,这一次的民众代表大会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超脱于时代,依然是苏咏霖凭借威望把持着最高权力来推动的特殊情况。
硬是要说的话,这一次民众代表大会最多只能算是苏咏霖凭借威望推动下的特殊【训政】,而不是什么宪政、民主。
没有苏咏霖带领九人决策小组和一部分经验丰富的复兴会员夙兴夜寐的教育和指导,这些民众代表是不知道自己手里的票该怎么使用的。
这种状态的民众代表根本不能决断国家大事。
所以苏咏霖是打算在民主共和国建立初期,给国家留下一个【训政】的阶段,为大明从帝国转型到民主共和国留下缓冲期。
在这个阶段内,由他和九人决策小组掌握全部权力,主导大量富有从政经验的复兴会员前往各地指导以民众代表为首的民众们了解国家政治。
因为长期的封建农业生产模式下,民众并非不愿意关心政治,而是没有素质和条件关心政治。
封建王朝不会主动普及教育,更不会让民众吃饱穿暖有心思关心政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2/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