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6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8/2241


宋朝封爵虽然很多,而且公爵侯爵满地跑,看似封爵很容易,但实际上官员因为爵位而得到的利益也比较少。
宋朝武将封爵有很高的,比如狄青,实封两千一百户,而文官封爵名义上有万户的,可实封最高也就一千户。
封的少不说,封爵的利益也大大减少,唯一的利益就是发俸禄的时候折算一户为二十五文钱,随着俸禄一起发放,感觉更像是为了多发钱而给的头衔,而不是什么贵族头衔。
文官有,武官也有,大家都有。
但是因为这些爵位多是一代终身爵位,很难由子弟袭爵,所以这一时期大家对爵位的追求也不是很狂热,以至于这一时代人们给大官写墓志铭,都把个人获取的爵位写在头衔的最后面,很不在意似的。
这两点也被苏咏霖继承了。
他规定,新朝爵位不予世封,不存在父亲的爵位由儿子继承的事情。
爵位给官员带来的唯一利益就是一户实封折算二十五文钱,随每月俸禄一起发放。
实际上爵位相当于一个拿钱的头衔,有了爵位就能额外拿一笔俸禄,仅此而已,没有其他任何意义,因为封爵就能成为贵族那是不存在的。
这也是宋金政治之中平民化的特色之一。
内定的文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于这一系列的爵位规定感到些许的不满,但是嘴上不敢多说什么。
因为新朝的建立,他们实在是出力有限,几乎等于是躺赢,对于血拼金军杀出新朝的武将团队,他们没有底气争取这一利益。
于是孔拯、霍建白和耶律成辉等人一言不发,默认了这一结局。
至于武将们。
那是苏咏霖一手带出来的心腹,完完全全听他的命令而办事,哪怕苏咏霖不设爵位他们都不会反对,更何况是眼下呢?
爵位的规定也很简单,苏咏霖只设亲王、国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七等爵位,论供功赐封。
接着还有勋位。
勋位就没有对武将的特殊照顾了。
苏咏霖宣布将会对立下功劳的文武官员授十二级勋位,作为他们除了本职、爵位之外的额外福利。
相比于爵位,拥有勋位的文官武将不会因为勋位增长什么权力,但是勋位可以帮助他们在官位有缺额的时候优先递补。
这一规定引起了文官团体的广泛注意和赞同。
比起单纯授予钱财和象征性荣誉的爵位,勋位看起来更加实用。
在勋位的安排上,苏咏霖参考了隋唐勋位制度,设下十二级勋位,文官武官都有十二级勋位制度。
文官十二级勋位为上柱国、柱国、正治上卿、正治卿、资治尹、资治少尹、赞治尹、赞治少尹、修正庶尹与协正庶尹。
武官十二级勋位为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
获得勋位的标准一是起步官职,文官从五品,武官从六品。
二是肉眼可见的治国、治军实绩。
于是苏咏霖给目前的高级文官武将们晋封了一批爵位和勋位。
比如赵作良,成为唯一的文官柱国和文官爵位拥有者,被封为临沂县公。
其后一批文官都被赐给正治卿以下的勋位,再也没有文官得到爵位的。
而武将行列,五大兵团的司令官都被封为柱国勋位,其后也有上护军、护军等中高级勋位被赐封给立下功劳的军官们。
爵位方面,五大兵团的司令官统一被授予开国县公的爵位,其下多为县侯、县伯等等爵位。
武将们因为功勋卓著,不说爵位,得到勋位的数量也远多于文官们。
文官们对自己很难得到爵位的事实不是很高兴,但是对于可以得到勋位这一补偿还是接受的。
基本上的国家新制规划会议到这里就结束了。
这场关门会议开下来,新朝的规章制度尽收眼底,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看法,尤其是文官们,一场会下来,他们普遍感觉到的是苏咏霖对自己的绝对自信和对权力的强欲与把控。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对未来新朝的政治规则持悲观态度,觉得这对于臣下来说不是好事。
但是这对于新朝来说绝对是好事。
但是苏咏霖借着这一天赐良机,大刀阔斧的砍掉了历朝历代以来延续到如今的一些顽疾。
他砍掉了很多冗官的存在与支出,砍掉了很多爵位的支出,砍掉了很多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为朝廷节省了大笔的费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8/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