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8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5/2241


于是苏咏霖下令,把那些不合格的甚至有点侮辱食材嫌疑的厨子全给拎到就近军队的火头军当中进修,让他们跟着给军队士兵做饭的火头军大厨们锤炼手艺。
直到做出让军队士兵都能满意的伙食,然后再回到原先的岗位上。
三个月的进修完成之后,厨子们纷纷回到了原先的工作岗位上。
之后根据经常出差的官员们的回馈,大明驿站系统的整体伙食水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经常出差的官员们纷纷表示——真香。
于是自我携带糕点和外出打牙祭的现象变少了很多。
辛弃疾这一次南下也感受到了驿站体系改变之后的模样,他记忆深刻的三个炸雷驿站里的伙食纷纷让他吃出了军队里大锅饭的味道。
虽然不那么精细,菜式看上去比较粗犷,但是很香,很有让人想要大口吃米饭面饼的冲动,连菜汤都想用馒头擦干净的那种感觉。
这种感觉就正好契合了舟车劳顿饥肠辘辘之下的出差官员们的需求。
三菜一汤,辛弃疾还是很满足的。
不过这种改进版的大明出差版本的伙食水准对标南宋的高官权贵待遇还是差了不知道多少倍。
光是专供冰块和冰块水果捞就不是大明朝会给官员提供的东西。
不过单纯的冷饮在大明朝倒也不是那么罕见,甚至可以说成为了大明朝官吏乃至于民间在炎热时节的一种较为常规的消暑手段。
辛弃疾询问了南宋临安的冷饮价格,做了一下对比,发现大明朝冷饮的价格比南宋临安的冷饮价格还要低廉一些。
冷饮价格普遍降低乃至于流入民间,起因就是火药时代的来临。
从唐末开始,军队对火药的需求量猛增,以及火药制造技术的发展,工匠们逐渐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非常惊奇。
久而久之,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制冰,他们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内放水,然后将罐子放在容器内,并不断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
硝石溶入水后,工匠们又逐步开发了配套使用的降温结晶法或蒸发结晶法将硝石再提出来重复使用。
有了这种技术,就大大降低了冷饮的昂贵属性,让冷饮有了进一步进入民间的可能。
苏咏霖麾下的明军对火药的需求量尤为庞大,熟练的火药工匠们在制作颗粒火药的同时也会生产出大量的冰块作为副产品。
这一副产品有两个用处,其一是被苏咏霖投入官方夏日福利当中,给炎炎夏日中还需要辛苦工作的官员们提供冷饮以消暑,受到广大官吏们的热烈欢迎。
而官员们无法消耗那么大的产冰量,所以第二个用处就是投入民间。
苏咏霖在财政部下设水冰司,专门负责承接火药制造的副产品,除却官方所需要的福利冰块之外,其他的冰块全部纳入水冰司。
由水冰司专门负责研制冷饮产品,并且投资建立工场专门批量生产冷饮,然后投入民间发卖,赚取额外的经费,所获利润直接纳入财政部的公账之中,归为国帑。
===七百二十八
臣谢大明国皇帝陛下册封===
黄河整修特别支出费用决定之后,林景春是穷疯了。
蚊子肉也是肉,水冰司固然不能成为财政的主要供给对象,但是因为一年四季不间断提供冷饮,以至于部分中都民众养成了冬天吃冷饮的习惯,于是水冰司一年四季都能提供给财政部一笔不菲的收入。
所以林景春死死盯着水冰司的账目,还要求水冰司研制更多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冷饮投入市场,尽快打开冷饮方面的销路,让广大民众都熟悉冷饮,认识冷饮。
总而言之能赚多少赚多少,穷疯了都!
除此之外,因为当前水冰司赚钱的范围只能局限于中都和燕云中直辖地区,所以林景春并不满足,他还要求开辟除了中直辖之外的其他地区的市场。
他打算把水冰司的冷饮工场开到大明国其他地区,比如关中和山东、河南地区,加倍投资,扩大生产,扩建工场,征召更多的人手制冰。
看这架势,这家伙颇有垄断大明冷饮市场的准备。
当然了,面对民间的冷饮价格较为低廉,就算是官方的福利在成本上也控制得很到位,没有那么多弯弯绕,比起南宋这种又是牛乳又是蜜糖还有水果的权贵专供高档冷饮,明国的冷饮当然是远远不如。
这种等级的冷饮,辛弃疾只能说自己没吃过,也不太舍得吃,因为水果蜜糖这些东西在民国依然算得上是高档产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吃上的。
早前在军队里的时候,军队里就有直供冰块。
为了防止士兵在炎热时节训练太辛苦以至于中暑,苏咏霖特批了一批冰块给军营提供冰水,那个时候辛弃疾就很喜欢和士兵一起喝冰水咬冰块,没化掉的冰块咬在嘴里嘎吱嘎吱的,非常有感觉。
哪怕是现在,他也很迷恋这种感觉,有时候天气热了,他就弄一杯冰块放在面前的桌上,一边处理公务写文章,一边捞几块冰块嘎吱嘎吱的咬,感觉非常爽。
当然了,他也绝对不是不喜欢南宋提供的这种高档冷饮,有的吃,还免费,他当然开心了,白嫖可是人类快乐的重要来源之一。
抵达临安之后,辛弃疾作为上国使臣,居住到了和之前相比更加高端奢华的专供驿站,据说这还是南宋方面为了迎接大明上国使臣而专门修建的,用料都和皇宫是一个水准。
南宋官员是那么说的,辛弃疾未必就相信,但是不得不说,的确是极尽奢华,很多东西辛弃疾在苏咏霖的皇宫里都没有见到过。
说起来,苏咏霖继承完颜亮营造的宫殿之后就没有另外营建宫殿的想法,最多只是把他留下来的宫殿修理翻新了一下,接着就把皇室建设经费都投入了中都的扩建和外城墙维修的方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5/2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