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4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7/1717


“读过一年。”
“那为什么不继续读下去?”
少年摇摇头道:“读不了,家里有一百多只羊,十头牛,爹爹和阿哥要去种田,牛羊就只能我来喂了。”
“你们村里养牛羊的人很多?”陈庆又笑问道。
“很多,几乎家家户户都养,周围几个村都是,现在到处都是羊草,牛也爱吃,爹爹就说,现在养羊的人家太多,没有以前赚钱了。”
这就是陈庆想要的效果,让羊肉也能上寻常百姓的餐桌,改善膳食结构,大大增强百姓的体质。
陈庆回头对张晓道:“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今年还要大力推广,陕西路和四川路两大方向,种子应该足够的吧!”
张晓点点头,“种子有几十万斤呢!”
“那好,继续推广下去!”
.........
离开渭河北岸,陈庆一路查看春耕,关中平原种的是冬小麦和粟米,两年三熟,所以春耕时稍微轻松一点,主要是照顾麦苗,除草、松土、施肥,然后就是兴修水利,修建水车,疏浚沟渠等等。
穿过大片麦田,陈庆进了咸阳城,一直来到位于县城西北的咸阳第三区,当地人叫做大匠坊,大匠坊占地很大,原本是仓库区、军营和城隍庙所在地,完全就是城中之城,四周被高墙包围,仓库、军营和城隍庙都被拆除了,县城近三成的土地空置出来,军方便在里面修建了一千多座房屋。
大门前有二十几名内卫士兵站岗,每个进出的人都要检查腰牌,当然,陈庆的车队不用。
十几辆马车进入大匠坊内,一排排整齐而雷同的出现在眼前,一千多座院子方方整整,都造得一模一样,每座院子占地一亩,十几间房屋加一个院子,没有什么门牌,也没有标识,工匠们混杂居住,一家是火药匠,隔壁可能就是一个弩匠。
若有敌军探子潜入进来抓人,根本就找不到目标,只能一家家去问,等待他们是内卫士兵的抓捕。
这种保护措施一点都不奇怪,历朝历代,那些手艺高超的工匠向来都是官府保护的重要对象,一方面是保护,另外一方面也是控制,防止他们被敌国的金钱诱惑而逃跑。
大匠坊是由军部司军器署负责管理,安全由内卫负责,军器署署令赵长隋给陈庆介绍道:“这里面有菜市、酒楼、茶馆、书店、商铺、学校,几乎一应俱全,完全就是一个封闭的小县城,和咸阳县几乎没有什么瓜葛。”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陈庆问道。
“回禀殿下,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工匠坊住满了,安置不了新人。”
“有多少新人?”
“从前年开始,甲类工匠人数就在不断增多,上次从中原逃来的难民中,就有甲类工匠五百四十四人,基本上都是齐国的军器监大匠,主要集中在制造弓弩、制刀和制盾上,技术都非常精湛,很难得。”
陈庆追问道:“那这批工匠最后是怎么安置的?”
“目前是被安置在高陵县,有条件修建的大匠坊的县只有高陵县,要么就是京兆新城,军部司在考虑建第二座工匠坊。”
陈庆想了想道:“就放在京兆吧!京兆也需要人口,但不用专门修建工匠坊,我的意思是说集中住在一起,但不用修建坊墙隔离。”
“卑职明白了,那这里呢,还是保持现状?”
陈庆点点头,“因为这里有火器局的工匠,他们是被金国紧盯的工匠,必须要严加保护,所以我今天才会来巡视这里,管理保护措施不但不能减弱,还要加强!”
===
【今天还是两更,容老高稍微喘口气。】
===第九百四十章
劝谏===
离开了大匠坊,陈庆带着一众官员又来到同城的第三织造工坊,高端的木绵布他已经认可,这个时候,他更关心中端木绵布产能。
大管事顾新听说雍王再一次到来,连忙出来迎接。
“今天休息吗?”陈庆发现工坊里很安静,没有织机声,也看不见人影,上次敞开的窗户都关闭着。
顾新点点头,“我们准备停止细麻纺织,全部转到木绵纺织上来,今天和明天休息两天,补以前欠的休假,后天所有人开始学习纺织木绵。”
陈庆眉头微微一皱道:“不是说木绵要掺入草绵才能纺线吗?你们草绵够吗?”
“昨天刚刚从高昌运来一批草绵,三千斤,学习纺织应该足够了。”
“在哪里,我要看一看!”
“在仓库,殿下这边请!各位大官人请!”
顾新带着众人来到仓库,只见大仓库内堆满了酒坛大小的草绵包,一百多名年轻女子正蹲在地上仔细挑选。
年轻女子们忽然见从外面走进大群官员,吓得纷纷站起身。
“顾管事,她们在做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7/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