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4/1717


陈庆淡淡道:“所以颍昌府清廉的官员并不多,口碑都不太好,就因为他们手上粮食太多?”
“殿下,这也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卑职,卑职家境很富裕,我们家同样拥有大量田产,每年家中收获的粮食本身很多,所以卑职对官粮就不稀罕,就能做到公私分明,相比钱财,卑职更看重名声,真正清廉的官员,恐怕也只有郾城李知县。”
陈庆点点道:“沈国泰向我推荐你,他夸你能力卓著,公私分明,看来没有说错。”
苏衡脸一红,“沈通判太高看卑职了!”
“你不用谦虚,既然公道在心,那你就尽量把事情做好就是了,从现在开始你出任颍昌府通判,尽快将颍昌府稳定下来。”
苏衡大喜,连忙躬身道:“感谢殿下厚爱,卑职一定会尽心竭力,为殿下治理好颍昌府!”
.........
苏衡赶回府中,在内宅书房见到了父亲,虽然苏家是长葛名门,可要成为颍昌府名门,那就必须搬到府衙所在的许昌县来,苏家的祖宅和祠堂尽管还在长葛县,但苏家的主要人物都早已生活在许昌了。
苏亮年约五十余岁,长得很富态,总是眯着一双细长的眼睛,他的书法很不错,无论在颍昌府的官宦圈子,还是文人圈子都很有名气。
他闭眼时把玩着颍昌府,但睁开眼时却盯着整个天下。
陈庆的锐意进取和日益壮大,他怎么可能看不到?
但苏家要怎样才能入得了陈庆的法眼,苏亮一直在殚精竭虑思考,不料意外总是在他最想不到的时候到来,长子回来告诉他,自己已被陈庆任命为颍昌府通判,着实让苏亮欣喜若狂。
“孩儿和参事张晓也聊过,听说是沈国泰向雍王推荐了孩儿。”
“是他!”
苏亮着实没有想到,他不解地问道:“沈国泰怎么评价你?”
“他说孩儿公私分明,能力卓著,雍王也很看重清廉这一项,还专门和孩儿谈到为什么我能做到为官清廉?”
“那你怎么说?”
“孩儿实话实说,孩儿家境富裕,没必要贪污官府的粮食,相比于粮食,孩儿更看重名声,然后他便任命孩儿为颍昌府通判!”
“就这么简单?”
苏亮很惊讶,他儿子这个答案绝对不是最好的,虽然很坦诚,但在官场上,该虚伪还得虚伪,上位者绝不会满意这个答案,原因很简单,你看不上粮食是因为你层次低,如果面前是百万两白银呢?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德行,君子光明磊落,无愧于心,无愧于国,无愧于民,这才是上位者想要的答案。
被陈庆青睐肯定不是儿子公私分明这个原因,苏亮负手走几步又问道:“你们没有谈别的什么?”
苏衡想了想,忽然道:“雍王对父亲送我的横幅很有兴趣,公道在心,父亲还记得吗?孩儿挂在县衙内堂上。”
“哦?”苏亮连忙问道:“他怎么说?”
“他问父亲写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苏亮追问道:“那你又怎么回答?”
“孩儿告诉雍王,为什么我要去汴梁参加科举,因为父亲告诉我,考科举不是为了效忠刘豫,而是为了效忠许昌的百姓,参加科举只是一条达到目标的道路而已,只要心中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公道,管天子姓赵还是姓刘。”
苏亮一拍额头,他明白了,就是最后一句,‘管天子姓赵还是姓刘!’
这才是陈庆青睐儿子的真正原因,为官者,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黎民,管天子姓赵还是姓陈。
7017k
===第一千零五章
升官===
郦琼的军队终于离开了郾城县,让县令李延君长长松了口气,虽然郦琼军队的军纪还不错,但架不住人多啊!两万大军要吃要喝要住,各种事情多如牛毛,李延君腿都要跑细了,累得精疲力竭。
不过让李延君惊讶的是,郦琼军队出发的时候是签军,可两天后回来却变成川陕西军,旗帜都变了,尽管将士们什么都不肯说,但李延君和手下猜测,一定发生了什么事,让郦琼举兵投降。
不过这些和李延君没有关系,他累得不行,他要回家休息一下,然后他还欠别人几本书,钱都收了,得赶紧抄完给别人。
和苏衡相反,李延君出身贫寒,而且他不是科举出身,而是府学出身,因为字写得漂亮被颍昌知府赵元欣赏,推荐他为郾城县令。
他一个月有三贯钱俸禄,县令的俸禄就这么多,知县带有朝廷头衔,俸禄会高一些,他上有多病的老母,有患难相交的妻子,还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五口人,都要靠李延君的三贯钱养活,住房不花钱,有官宅,稍微好一点,但他们家还是请不起下人,物价又高,生活非常拮据,为了让家人生活好一点,李延君还利用自己字写得漂亮的优势,夜里替人抄书,挣点小钱补贴家用。
李延君确实很清廉,每年十几万石粮食过手,他哪怕多做一点点损耗,也会富得流油,可就算这样,他却干干净净,没有贪过一粒粮食,就是苏亮说的,君子光明磊落,无愧于心,无愧于国,无愧于民。
可惜这样的官员却很得罪人,没有人喜欢他,郾城县的官吏们都不喜欢他,哪怕李成很欣赏他,完颜兀术也欣赏他,但也没用,他太清廉了,挡了别人的财路,彰显了别人的丑恶。
“官人今天这么早?”回到家,妻子很惊讶的给他开门,这几天,丈夫都要半夜才能回来,今天天不黑就回来了。
“那帮兵大爷总算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4/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