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3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1717


咚!咚!咚!
伪齐军营内鼓声大作,士兵开始集结了,甘泉堡虽然相隔三里,但也依稀看得到军队集结的架势,守城士兵立刻敲响了警钟。
当!当!当!
警钟声发出刺耳的响声,刚刚吃过午饭的士兵开始迅速集结,向城头上奔来,杨元清的饭刚吃到一半,也只得丢下碗向城头上赶来。
“杨将军,看来伪齐军的攻城梯做好一批了!”张晓望着军营淡淡道。
“今天应该只是试探攻城,进攻的强度不会太大,我估计统制那边应该也差不多了。总之,今天我们全力以赴,给他们一次迎头痛击。”
杨元清随即传令,“全部军队上城,各支特殊军队到位!”
他们的特殊军种有四支,一支是长柄斧头队,一支是长索队,一支是神弓队,还有一支是医药救助队,这些都是历次大战积累下来的守城经验,这些队伍人数不多,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重要作用,甚至能改变战局。
.........
呜!呜!进攻的号角声吹响了,五千军队如潮水般向南城涌来,率先冲上来是三千弩兵,他们奔至一百五十步外,一起向城头放弩,黑压压的箭矢射向城头,完全压制住了城头上的宋军,使宋军士兵纷纷蹲下,无法露头。
攻城大将孙平大喜,战刀一挥,“士兵进攻!”
在激烈的战鼓声中,两千士兵扛着一百架攻城梯向城头汹涌杀去。
宋军开始反击了,一千弓箭手站在距离城头约一丈外,半蹲在地上,旗手一挥战旗,千名士兵拉开守城弓向城外放箭。
一千支兵箭瞬间射向城外,如密集的蝗虫扑向城外大地,嗖!嗖!嗖!如雨点般向奔跑的士兵头顶落下,盾牌也难以抵挡沉重锋利的兵箭。
一根根粗长的兵箭落下若,被一箭射中,几乎就会贯穿全身,不断有士兵哀嚎着倒下,大军终于奔到城下,攻城士兵还有一千五百人。
这时,第二批两千士兵手执长矛盾牌也向城墙奔来,补充了攻城队伍的人数,使每架攻城梯下的士兵保持在三十人左右。
一架架攻城搭上了城头,士兵们气势汹汹地攀梯而上。
城头上,杨元清大喊道:“斧手动手,长索队准备!”
五十名斧手手执长柄斧靠在城垛边,用城垛做掩护,当攻城梯靠上城头,他们立刻闪身而出,挥动利斧狠狠劈下去,又快又狠又准,咔嚓!一根横杆被砍断,士兵立刻回身躲在城垛背后,就像这两天训练的一样,酝酿好第二次,又是一斧子狠狠劈下去,咔嚓!第二根横档被准确砍断。
一连砍断三根横档,斧手又去寻找下一架攻城梯,他们才五十人,可对方有一百架攻城梯。
斧手结束任务,轮到长索队上场了,他们用绳索套住梯子,另外两名士兵用长叉顶住梯子拼命向外推去,长索则向侧面奋力拉拽。
其他士兵则用滚木礌石向下猛砸,不断有士兵被冷箭射中摔下城去,又立刻有士兵补充上来。
攻城的士兵感到了梯子在摇晃,他们大喊大叫,举盾抵挡头上的滚木礌石,拼命向上攀爬,却最终挡不住巨石压顶,惨叫着向城下滚去,连着带翻了数人。
终于有几名勇猛的伪齐士兵顶住了滚木礌石,攀到上方,准备一跃上城,却一把抓了空,原本应该有的横档却不见了,身体失去了平衡,在心中的大骂中惨叫着向城下坠落。
士兵们怎么能不恨,在关键时刻,上方的几格横档都没有了,让他们抓哪里?踩哪里?这帮该千刀万剐的工匠啊!做活太不认真了。
几乎每架攻城梯上的士兵都在破口大骂工匠,他们却没有看到长斧手一闪而过的身影,这就是传说中的缺德三板斧。
长索终于发威了,一架架攻城梯慢慢倾斜,向左边滑去,最终失去平衡,向侧面砸去,梯子上的十几名士兵惨叫大喊,跟随着梯子一起重重摔了下去。
张仲熊最终也得到了前敌的报告,他可不像士兵那样头脑简单,他立刻意识到是城头上的手段,不可能每架梯子都出现这种情况,不改善这种被动,他们根本攻不上城去。
“收兵!”
当!当!当!当!'
收兵的锣声敲响,数千伪齐士兵丢下一千多具尸体,迅速退出了战场。
===第二百一十三章
谈判===
就甘泉堡两万伪齐军全军覆灭的同一时刻,被围困在平凉县的两万宋军粮食断绝,都统关师古率军出城向伪齐军投降。
郭振随即率领大军杀入秦州,疾速向熙河路进军,而这时,吴嶙的一万五千军队已经撤入仙人关,伪齐军随即占领了巩州、临洮府、洮州、河州、积石州等地。
而西夏则在金国的强大压力下,被迫退出了之前抢占的德顺州,伪齐军得以顺利占领德顺州,至此,除了甘泉堡外,宋军在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尽失,消息传到临安,满朝武震动。
要知道,在一个多月前,朝廷还在庆祝重夺熙河路,可这胜利就像昙花一现,刚刚盛开就凋谢了,着实令天子赵构和朝廷备受打击。
御书房内,相国张浚痛心疾首,痛诉朱胜非无能,毁掉了得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陛下,微臣再三提醒他,伪齐向关中增兵十五万,金兵撤退不是放弃凤翔府和熙河路,伪齐必然会大举出兵,我们兵力不足,不可贪多分散,必须集中兵力守住熙河路和秦州,待击败伪齐军后再扩张。
但朱胜非根本不听微臣的劝说,一意孤行,全面出兵,最后导致宋军被各个击破,关师古两万精锐大军全军覆灭,微臣辛辛苦苦打下的局面毁于一旦,令人痛心疾首啊!”
御书房内一片沉默,秦桧叹口气道:“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朱宣抚使,从临安到汉中路途遥远,他上任路上就走一个多月,敌军就利用了这个空档期调兵遣将,完成了部署,等他到了汉中再想应对就已经来不及了,在某种情况下,这确实是一种天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