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3/1717


赵构点点头,“爱卿说得对,在甘泉堡这件事上,朱胜非确实目光短浅了一点,朕不支持他。”
“陛下,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陈庆尽快升职,这不是他个人的利益,而是为整个西北的局势考虑,只有他升为都统,他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比如熙河路兵马使,他才能名正言顺地率军夺回熙河路。”
“朕明白爱卿的意思,朕再稍微斟酌一下。”
张浚心中暗暗叹息一声,陈庆升职已经成为保卫西北的关键,官家还在犹豫,由此可见他身后阻止陈庆升职的力量有多大。
“微臣告退!”
张浚告退走了,赵构负手走了几步,当即令道:“摆驾,去福宁宫!”
..........
赵构没有子嗣,他唯一的血亲就是两个女儿和母亲韦太后,所以他对韦太后极为孝顺,对她的话也是言听计从,每天都要去探望母亲。
韦太后住在福宁宫,福宁宫占地不大,只有二十亩左右,但修建得相当精致,这是宋朝皇宫的特点,不追求宏伟壮观,但追求精致和舒适。
现在是盛夏,韦太后住在清凉阁内,身边有上百名宫女宦官伺候。
“儿臣叩见母后,祝母后圣体安康!”
赵构跪在纱帘前,恭恭敬敬磕头请安。
半晌,帘后传来一个阴柔的声音,“哀家身体尚好,皇儿不必担心,这时候皇儿过来,有什么事?”
“回禀母后,儿臣昨日进献的一批皇宫旧物,母后用得可好?”
“还不错,虽然有点睹物思人,但总算有了点慰藉,皇儿有心了。”
“今天张浚特地进献给太后一尊白玉观音像,是当年向太后的供奉,母后还记得吗?”
韦太后想了想,恍然道:“哀家记起来了,好像先帝把它赐给了蔡京!”
“正是,蔡京被抄家后白玉观音就流落民间,被秦州制置使陈庆在京兆购得,昨天张浚母亲六十岁寿辰,陈庆作为贺礼送给张浚,张浚觉得太后更需要,便献给太后。”
说完,赵构回头使个眼色,一名宦官便把白玉观音小心翼翼拿进来,呈给了韦太后,韦太后笃信佛教,这尊白玉观音她曾见过,现在更是喜欢。
“官家是要给陈庆说情吗?”
“母后,陈庆在甘泉堡大败十万西夏军,又攻克京兆,抓获伪秦王送到临安处死,极大打击了伪齐的嚣张气焰,昨晚儿臣进献给太后的旧物,就是他从伪齐王府中缴获的,虽然他资历稍逊,但功高甚伟,如果不升职,恐怕西军军心难服,不利于西北局势稳定。”
“但他和朱胜非的矛盾那么深,朱胜非连一个统制都管不住,他怎么做川陕宣抚使?官家不考虑主帅的情绪,反而去安抚下面大将,不太妥吧!”
“启禀母后,今天陈庆述职,儿臣才知道里面的误会,陈庆作为统制,他的上司不是朱胜非,而是吴嶙,他不能越级向朱胜非汇报,这一点双方没有沟通好,加上路途遥远,信息不通,才导致了很深误会。”
“这么说是朱胜非在找事?”
“朱胜非上任时间短,不了解情况,也很正常。”
“那他反复向官家申请的代敕权,官家真不肯给他?”
韦太后的意思很明显了,要陈庆升职可以,但要用朱胜非的代敕权来换。
赵构一时间沉默了,他不给朱胜非代敕权,就是不想失去对川陕的直接掌控,之前他把代敕权给张浚,就一直后悔,好不容易才收回来,他怎么可能又放出去。
韦太后见官家以沉默来回应自己,便知道这个权力很难替朱胜非争取到,看来朱胜非还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
也罢,暂时把朱胜非放一放,谈谈正事才是关键。
韦太后喝了一口茶又道:“哀家在深宫也知道月桩钱危害弥深,百姓税负沉重,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怨沸腾,官家就没有考虑过怎么安抚百姓吗?”
“这是军费所需,确实没有办法,只能等击败金国后再徐徐废除,儿臣深知百姓负担沉重,只能尽量节约开支。”
“哀家年少时听市井说书人讲过一个故事,说曹操和袁绍官渡对峙,曹操军粮不足,他暗中指使军粮官用小斗放粮,结果引起将士愤怒,曹操便说军粮官私贪军粮,把军粮官杀了,平息了将士之怒,哀家引用这个故事,官家明白了吗?”
赵构当然明白,这是母后要求罢免吕颐浩之相,让吕颐浩来承担月桩钱的责任。
他磕头道:“儿臣明白母后的教诲,儿臣也在考虑此事,但需要一个契机。”
韦太后淡淡道:“如果官家把这件事办妥了,哀家也认为可以破格提拔陈庆为副都统,就这样吧!哀家累了。”
“母后休息,儿臣告退!”
赵构又磕一个头,起身告退。
===第二百六十九章
生变===
沈该做梦也没有想到吕相公会单独接见自己,这让他又惊又喜,原本已经绝望的内心,又重新燃起一线希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3/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