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6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3/1717


陶氏姐妹一左一右威风凛凛地跟着吕绣身后,很多准备热情招呼的商贩看见她们,都吐一下舌头,把头缩回去了。
.........
又过了两天,甘泉堡最后一批物资抵达了成纪县,至此,甘泉堡的转移全部完成。
这时,派去德顺州的斥候也回来了。
陈庆当即召集众将商议出兵德顺州之事。
陈庆将一份德顺州的地图挂在木架上,对众人道:“我刚刚从斥候那里得到消息,德顺州的伪齐军人数依旧只有一千人,驻扎在陇干县。”
陈庆用木杆指着紧靠平凉府的陇干县道:“这里是德顺州的州知,距离平凉府只有二十里,是平凉府的西大门,按理,伪齐军应该在这里驻扎重兵,替平凉府守门,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重视这座西大门,相反,伪齐军在平凉府的人数约为五千人,直接是德顺州的五倍。”
杨元清点点头,“平凉府是泾源道大门,伪齐军看重很正常,德顺州和巩州一样,距离他们太远,人口少,税赋不高,对他们没有什么价值,所以伪齐军只是象征性地驻扎一千军队,我们完全可以拿下。”
杨再兴沉吟片刻问道:“西夏人对德顺州是什么态度?”
“这个问题问得好!”
陈庆缓缓道:“西夏军控制了北面的镇戎州,之前他们曾经占领了一半德顺州,但后来又被金兵勒令退出,但他们肯定不甘心,一定还会卷土重来,毕竟从我们手中夺取德顺州,他们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占领,这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夺取德顺州容易,但守住它却不容易。”
===第四百一十九章
陇干===
两天后,陈庆亲自率领八千军队北上德顺州。
尽管夺取德顺州利弊掺半,但众人最后还是一致支持拿下德顺州,并不是因为德顺州没有多少军队驻扎,容易拿下,而是因为德顺州对于秦州意义重大,它是秦州的北部屏障,为了保证秦州的安全,他们必须拿下德顺州。
德顺州不大,面积只有秦州的一半,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地带,一共由六个县组成,南面的治平县和水洛县,中部的威戎县和通边县,最东部紧靠平凉府的陇干县,以及北面的隆德县。
六个县中具有战略意义是东部的陇干县和北部的隆德县,这两个县一个防金兵和伪齐军,一个防御西夏军,而且相距只有六十里,可以互为犄角,互相呼应。
德顺州东南部则是连绵数百里的陇山,从秦州的渭水河畔一直延伸到陇干县,就像一个天然屏障,使敌军无法从从东南部杀入德顺州。
陈庆军队在水洛县得到补给后,继续沿着官道北上,这里都是起伏不断的山地和丘陵,骑兵必须要沿着官道北行,其他没有路走,三天后,大军抵达了陇干县。
先一步抵达陇干县的斥候是都头武终南率领的二十名手下,他们已经进入县城潜伏。
距离县城还有二十里,一名扮做平民的宋军斥候骑着毛驴而来,他被领到陈庆面前,斥候行一礼道:“启禀都统,陇干县城内的伪齐军依旧是一千人,指挥使叫何宗申。”
“军纪如何?”
“军纪不错,没有扰民的情况发生,这个何宗申就是陇干县人,这支军队原本也是德顺州州军。”
陈庆沉吟片刻,找块平整的大石铺开纸写了一封信,交给斥候,“让武都头今天之内想办法把信交给这个何宗申!”
“遵令!”
斥候接过信回去了。
陈庆并没有急着前往陇干县,而是让士兵就地休息,
.........
陇干县是一座中县,城池周长十六里,它是德顺州州治,也是德顺州人口最多,粮食产量最大的一个县,和西北各州一样,陇干县没有被金兵摧残,被几个大家族控制。
其实这也是汉唐以来的传统,县一级的官员不多,只有知县、县城、县尉、主簿四人,一般是由县官和士绅共治。
何家就是陇干县三大家族之一,何宗申就是何家人,在宋朝时就是州厢军指挥使,归顺伪齐军,继续出任指挥使,驻扎在德顺州。
何宗申年约四十岁,身材高大,虬须黑面,相貌威猛,他不愿投降金人,但又不想离开本州,最后投降了齐军,虽然齐国是金国的附庸,但至少是汉人政权,面子过得去,不至于对不起祖宗。
这两天何宗申颇为苦恼,他接到陕西经略使李成的第三次催促令,要求他把去年的钱粮税赋押送去京兆。
这就让何宗申很难办了,要知道去年德顺州遭了旱灾,粮食减产三成,官府就擅自减半征收税赋钱粮,可就算这减半的税赋钱粮也被他的军队消耗得差不多了,仓库已空,让他押送什么去京兆?
而他们的税赋减半没有得到齐国朝廷批准,现在补手续似乎也来不及了,不光何宗申苦恼,官府和士绅们更苦恼,他们担心最后欠缺的税赋会摊派给士绅大户。
州衙内,何宗申、几名官员以及几名大族家主正在商议对策,
何宗申叹口气道:“听说巩州以及被陈庆拿下了,我们德顺州靠甘泉堡太近,靠成纪县也近,估计李成是担心宋军占领德顺州,所以才催我们把钱粮运走。”
知州王滔冷笑一声道:“他既然害怕,为什么不增派军队?”
“听说宋军在攻打汝州,李成率五万大军支援去了,关中兵力不多,他肯定顾不上这边。”
众人同时吃一惊,“宋军北伐了?”
何宗申点点头,“听说是从襄阳北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3/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