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6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4/1717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奔跑声,一名士兵拿着一封信跑进来,“指挥使,你的信!”
“谁给我的信?”
何宗申眉头一皱,一把夺过信,他看了看信皮,吓得他‘啊!’的一声,腾地站起身。
众人见他神情大变,很少这样紧张,都纷纷问道:“宗申,谁写给你的信件?”
“是....是陈庆!”
“啊!”众人也都呆住了。
知县刘昆有些沉不住气地催促道:“快看信中写的什么?”
何宗申又忍不住看了一眼信皮,信皮上写着大宋荆国公、熙河路节度使、都统制陈庆致德顺州兵马使何宗申将军。
写得很有面子,居然称呼他为德顺州兵马使,他只是指挥使,兵马使至少要统领才能出任,他还没有这个资格,他不免有些想入非非,难道陈庆想封自己为德顺州兵马使吗?
何宗申打开信细细看了一遍,对众人道:“他说西夏军南侵在即,希望我们和他并肩作战,抵抗西夏军入侵。”
这其实就是让他们投降的尊严版说法,不是投降,而是并肩抗击外族,可不投降怎么并肩作战?说到底还是投降。
何宗申的长兄何宗顺吃了一惊,急问道:“西夏人会入侵吗?”
“怎么不会!”
另一名家主不满道:“前年不是攻占了德顺州,还逼我们十三户大族每家交五百石粮食,你忘了,后来被金兵逼走,每家被逼捐了三百贯钱和两百石粮食,这才多久的事情!”
众人纷纷表态,西夏人不碰没有油水的普通百姓,专杀大户,是要把他们吃干喝尽的架势,绝不能再让西夏人入侵。
何宗申叹了口气,“陈庆已经率领一万大军来了,就在城外,他说不想杀本地乡兵,要求我们开城归顺,回归大宋,大家觉得如何?”
“这还用问吗?人家一万大军,你一千人怎么抵挡?赶去去开城门!”何宗顺瞪了兄弟一眼道。
众人也纷纷催促何宗申投降,陈庆在巩州都是用本地士绅为官,这种乡人治乡的理念他们非常赞同。
这时,知州王滔叹口气道:“其实我也愿意回归大宋,但我的家人在汴梁,我不可能不管他们死活,希望何将军给陈都统说一说,我愿意配合他交接州务,请他务必放我离去。”
何宗申点点头,“我去见陈都统,替知州担保!”
王滔是汴梁人,宣和四年进士出身,一直在德顺州做官,为官清廉,擅自赋税减半就是他提出来的,颇受本地大族们敬重。
何宗申起身离开了州衙,命令开启城门,他亲自带领一千军队出城去投降。
。。。。。。
半个时辰后,何宗申陪同着陈庆大军进了陇干县。
“陈都统,卑职虽然是粗人,但也敬重那些为官清廉、为百姓做实事的文官,王知州在德顺州做官十年,所有百姓都爱戴他,他虽然是伪齐朝廷的官员,但恳请陈都统宽恕他,让他回汴梁!”
陈庆微微笑道:“刚才你说去年德顺州的税赋擅自减半,就是他决定的吗?”
“正是,本来他的意思是旱灾全免,但如果全免,我们军队就没有给养了,所以税赋只收一半,李成还在逼我们把钱粮运去京兆,我们哪有钱粮?”
陈庆点点头,“让他来见我!”
===第四百二十章
遇袭===
陈庆喜欢用伪齐国投降的文官,他们更容易效忠自己,而不是效忠临安朝廷。
最早的王淮是这样,张晓也是这样,蒋彦先也是如此,现在又有个王滔,进士出身,为官清廉,务实肯干,这样的人才他怎么能放过?
王滔年约三十余岁,常年在干旱、风沙大的德顺州为官,使他显得比内地同龄人更苍老几分,皮肤更黝黑。
他见到陈庆,一直低头不语,神情中有一种难以掩饰的羞愧。
“王使君一直在德顺州为官?”陈庆笑问道。
“正是!卑职最初是上洛县县尉,一年后升县丞,四年后出现陇干县知县,去年出任德顺州知事,这个职务空了好几年。”
“也就是说,王使君并非从汴梁过来上任?”
“不是,是李成直接任命我为德顺州知州,然后在齐国吏部备案。”
陈庆点点头,又问道:“那这一年多有没有去汴梁述职?”
王滔还是摇摇头。
陈庆笑了起来,“既然不是伪齐直接任命,那为什么王使君不肯留任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4/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