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2260


总而言之,这是把惠而不费这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一种行为,非常值得赞赏。
陈诚之也觉得这样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于是宋廷方面的使者就在八月下旬,临近九月份的时候抵达了海州,并且在九月初一联系上了被任命为海州邳州两州总管的赵家人赵凯。
论及辈分,赵凯和赵玉成是一个辈分的,是赵开山的侄子,不过年龄比赵玉成大个五六岁。
此人能力平平,没什么突出的地方,也没什么明显的不足,为人平和,不出挑。
只有一点,就是特别谨慎,这一点在赵家新生代里广为流传,大家都嘲笑他胆子小。
当赵开山考虑南宋方面的军事防备时,就考虑到了这一点,觉得应付南宋需要小心谨慎,不能乱来,于是就选中了赵凯,让赵凯做两州总管,把邳州和海州对南宋的防御建设起来。
赵开山一点也不想当南宋的臣子,听那个太监皇帝的话,但是又不敢明目张胆的得罪南宋,担心南宋会在他全力拓展势力的时候背刺。
所以他还是定下一个随机应变的策略,对赵凯多加嘱咐,多方关照。
赵凯当然也小心翼翼的应对南宋方面的情况,一边允许本地人照常和南宋商人做生意,一边警惕南宋方面的来人刺探光复军的虚实。
而这一回,南宋方面来的可不是隐秘身份的探子,而是光明正大的使臣。
“官家要授官给我们?”
赵凯得知使者的来意,不由得感到吃惊。
“正是,官家得知尔等起兵反金,大为赞赏,决定授官予尔等,望尔等再接再厉,重创金贼啊!”
使者一脸笑容,宣布了临安朝廷的授官,宣布让赵开山成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的制置使,掌握两路兵民之政。
之后他想在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安排什么职位,尽管告诉使者,使者会返回临安将此事通报朝廷,朝廷原则上全部同意,再派人正式授官。
可以说条件很丰厚了。
但是赵凯当然不能代替赵开山做决定,于是赵凯决定把这个事情告诉赵开山,让赵开山做出决断,请使者稍作等待,然后每天好吃好喝的供养着,生怕招待不周得罪了他们。
之后,赵凯火速派人把这个消息告诉赵开山。
当时赵开山正处在和苏咏霖战略分家之后的奋进时期,正在督领军队进攻山东西路和大名府路那些没有被苏咏霖占据的州府,一心一意扩大地盘增加军队。
而在此之前,赵开山可是风风火火的办了不少“大事”。
他在战略分家之后对军队进行了改组,配合他自己的意图,对军队搞了不少事情。
比如他仿照宋朝设立了监军这个职位,表示每一支军队都要派遣一个监军。
主要还是之前造反作乱的事情让他害怕了,所以他决定设立监军这个职位,给自己的安全增加一道防火墙。
监军不负责具体军务,但是有监督领兵主将的职权,并且只接受赵开山本人的领导,外放各军就等同于赵开山亲临。
因为不负责具体军务,只要求忠心可靠,所以监军人选的范围就大大增加了,赵开山给自己麾下嫡系光复军的军队都加派了监军。
苏咏霖带走胜捷军之后,赵开山又给自己的军队增加了前后左右四个军号,加上原先背嵬军、踏白军、选锋军、破敌军、游奕军五个军号,一共九支军队。
九支军队各派一名监军,而九大监军全都是赵家人,都是一些可靠但是能力不足的人。
别说外姓将领统领的军队,就是同族将领的军队,也被赵开山派了监军,比如赵祥统领的选锋军和赵作良的踏白军。
赵开山的理由倒是挺充分的。
说是担心将军们精力不足,管理不到方方面面,所以派了监军来负责,从此以后将军只要专心负责军务就可以了,其他的都可以交给监军来负责。
但是这种话用来骗骗小孩子到还容易,用来骗一起起兵打仗的将领们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外姓将领。
===一百九十三
赵开山感觉很头痛===
赵家将军们和自己军队里的监军都是一家人,搞不好辈分还比较高,放在一起谁管谁真不好说。
比如辈分很高的赵作良,赵开山给他派去的监军就是一个小字辈,根本不敢对赵作良做什么冒犯的事情。
要是稍微想干点什么,被赵作良一顿训斥就萎了,不敢造次。
但是对于外姓将领来说就不一样了。
那些赵家监军们能干出什么事情,外姓将领们不是不能想象。
原先的五大主力军队里,赵家将领占了三个,后来赵玉成和赵开河被拿下了,局面就有了改变。
陈乔山还是破敌军统制,赵祥还是选锋军统制,这没变。
赵玉成统领的背嵬军被李啸接任,赵开河统领的踏白军交给了赵作良,而李啸原先统领的游奕军则交给了另一个外姓将领周至。
这样一来,五大主力里外姓将领就变成了三个,本家将领只有两个,自己家人的势力在萎缩,外人的势力在增强,这让赵开山没有安全感。
尽管陈乔山和李啸都是他自己招募来的多年部下,新提拔的周至也是他很多年的部下,但是不相信是不需要理由的,猜忌是不需要理由的。
全看统治者自己的喜好。
于是他一方面增加了前后左右四支军队,给了四个军号,一方面设立了监军制度,专门针对统军大将。
前后左右四支军队有三个赵家人当统制官,只有一个外姓将领被选中,大概还是为了舆论考虑才勉强安排上的,不至于让吃相太难看。
这样一来,九支军队里赵家人就占了五个,外姓将领只有四个,还都是赵开山的精英家丁团队出身,基本上都可以算作赵开山的自己人。
结果还要加上监军的存在。
基本上可以说整个赵开山家族是个男的,成年的,有手有脚不残废的,脑子正常没啥痴呆的,都已经在光复军里面担任职位了。
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这也让外姓将领们在私下里多有议论。
一来觉得赵开山对赵家自己人过于优厚,实在有点不讲武德,吃相比较难看。
二来就是觉得赵开山对大家开始不太放心了,开始提防大家之类的,要限制大家的权力,这有点伤人心。
不过赵开山想要加一道防火墙,这本身也不是没有先例的事情,监军之类的职位在宋以后的军队里倒也常见,所以也没人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于是就趁这个机会,赵开山感觉时机到了,便把之前被撤职的赵开河也给抬了出来,让他做了背嵬军的监军,光明正大的监视李啸。
赵开河打了败仗,就算是赵开山的亲戚,要是继续出任军事职位,也的确不太适合,很容易引起众人的不满,赵开山顾虑到这一点,就干脆给个监军。
不要管军队和打仗的事情,只管李啸的忠诚就可以了。
李啸和苏咏霖保持信件联络的事情在军队里并不是秘密,好几个人都知道,好像陈乔山也和苏咏霖有信件来往,他的儿子赵玉成也是一样。
苏咏霖人离开了,但是影响无处不在,他身边好几个人都和苏咏霖保持书信畅通,他也不知道他们都在聊些什么,所以非常警惕、不爽。
一定要盯紧他们,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告诉我!
赵开山如此嘱咐赵开河,也是一样的嘱咐其他的监军们。
九大监军全部到位之后,赵开山才觉得心里稍微放松一些,觉得可以稍微睡个踏实的觉了。
不然实在是不太好睡个安稳觉。
睡饱了安稳觉,赵开山才能继续发兵去“开疆拓土”,占领州府。
战略分家以后一直到九月中旬,赵开山接连占据滕州、徐州、济州,又顺手控制了曹州、单州,并且屯兵济州,准备进入大名府开始攻略。
这些地方的金兵谈不上多么强大,也不好说人数多,没有成建制的驻军,光复军大军一冲,这些以射粮军为主力的地方军队就兵败如山倒,一窝蜂的逃跑了。
虽然这些仗大部分都是李啸和陈乔山两人直接指挥的,和赵开山没什么直接关系,但是既然李啸和陈乔山在他的指挥下,功劳当然有他的一份。
靠着这些战功,赵开山逐渐扫除了之前战败之后的颓势,之前略有些不稳的地位也重新变得稳定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赵凯的信使抵达了,向赵开山汇报了南宋朝廷派人来授官招安的事情。
赵构让赵开山做山东东路、西路的制置使,掌握两路军政之权,拥有一切便宜行事的权力。
而且还能让赵开山自己安排各地官员,只要上报名单,朝廷原则上没有不同意的。
这当然是个优厚的条件,但是赵开山一听就觉得头痛。
要说之前,他还是对南宋朝廷心存幻想和仰慕的,但是随着势力的扩大,他已经完全不想屈居人下,给一个床都上不去的皇帝当臣子。
那很丢人。
而且还要听令行事,损伤自己的自主性,这很不值当。
而且南宋方面这个时候来授官招安,不就是想摘桃子吗?
老子需要你的时候你不来,老子这边打出名堂了你才来,摆明了说我要来占便宜。
不要脸到了这种地步,倒也是罕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